本文轉自:涼山日報

彝海結盟紀念館:弘揚革命精神感悟奮進力量

“彝海的水清澈如鏡,倒映着濃密的樹影,吹起微波,激盪着岸邊的岩石,像是在爲這個值得紀念的盟誓唱着讚歌。”5月16日上午,中國報業協會事業發展部韓婷婷站在彝海邊不禁感嘆!一汪碧水,見證了80多年前紅軍將領與彝族頭人“歃血爲盟”的傳奇佳話,也在冕寧留下了一抹最絢麗的“紅”。

沿着步道漫步彝海邊,德陽日報社五級職員張磊表示,站在這裏,彷彿穿越時空,看見當年“彝海結盟”,化干戈爲玉帛的動人場景。“彝漢一家親”的誓言迴響耳邊,令人感動。“彝海結盟”爲紅軍順利通過彝區以及此後的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成爲民族團結和軍民團結的典範,也是紅軍長征史上光輝的一頁。作爲一名黨員,更應該牢記先輩曾經走過的路,弘揚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

在彝海結盟紀念館,貴州日報報刊社副社長孫雁鷹參觀後表示,貴州和冕寧有很多相似之處,革命先輩都留下了許多紅色足跡。他說:“在這裏,我深切地感受到幾十年來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特別是看到冕寧羣衆的生活豐富多彩,我由衷地爲他們感到高興。希望冕寧繼續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自然生態資源和農業資源,構建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積極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引領羣衆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致富路。”

建設村:產業引領促振興宜居村莊入畫來彝鄉行看變化

青山掩映,流水潺潺。進入冕寧縣復興鎮建設村,正在建設中的四星級湖畔酒店便映入眼簾。蜿蜒的沿湖步道上村民在涼亭裏閒聊,商戶擺起小攤售賣自己土特產,青山綠水、相映成趣。

“建設村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了這麼多的特色農產品,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值得點贊。”5月16日,大興安嶺日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朱景榮在建設村品嚐了當地的大櫻桃、蟠桃、藍莓等水果後感慨道。

“這個地方無論是從它的理念,還是從目前的狀態和未來的發展規劃,都已經走在了前列,這種運營模式讓我感到眼前一亮。”來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團結報社主任編輯顧勇兵表示,建設村的發展模式非常好。

常德日報社副社長魏仙耘說:“走進建設村,讓我感到很震撼,沒想到這裏有這麼好的環境,而且村裏物產豐富。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我覺得建設村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值得我們借鑑和推薦。”

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嚴華峯江瀅商曼吉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