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華西都市報

年輕人的婚戀觀:尋找靈魂契合的“快樂搭子”

記者探訪成都人民公園相親角發現,多數人擇偶更注重興趣相投三觀契合

成都人民公園相親角一景。

近日,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新角”火了。“老二次元”“偏愛會過日子會員男”……網友在這裏發現了不少“炸裂”的自我介紹和要求,被大夥兒調侃“年輕人開始整頓相親市場了”。

5月15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前往成都人民公園相親角探訪。在五花八門的徵婚信息中,不少介紹都列舉了個人的興趣愛好及個性:“本人愛好b站、徒步、寵物和園藝,尋求志同道合伴侶”“本人身高160釐米,可愛無敵美少女”“本人男,喜歡自駕喫貨一枚”……不難看出,如今年輕人越來越注重三觀、興趣愛好方面的契合,這也是兩人能否一起創造幸福生活的根本邏輯。

鬆弛的年輕人:熱衷介紹興趣愛好 車子房子已不是最重要選擇

在成都人民公園的相親角,掛架上掛滿了徵婚信息,其中既有60後、70後的中老年人,還有“當打之年”的80後、90後,甚至還有剛剛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00後。

“偏好崇尚簡單生活的女性”“興趣閱讀、美食、旅行”……不少年輕人如同開學第一課般介紹自己的姓名、性格、興趣愛好,個別還會附上旅遊或自拍照片。記者看到,其中一位年輕人還在徵婚信息上寫明自己曾獲得全國武術比賽亞軍、全國微電影比賽一等獎等。以往對於職業、工作單位性質、收入、有無房車等要求已呈逐漸弱化趨勢,有無共同興趣愛好、人品等成爲徵婚信息上的高頻詞句。

在五花八門的徵婚信息中,各種網感金句頻現,“本人身高160釐米,可愛無敵美少女,hold得住御姐扮得了蘿莉,蹲一個陽光開朗寶藏男孩”“本人男,喜歡自駕的喫貨一枚”“沒玩夠的、丁克主義勿擾!”相比一板一眼的介紹,這樣的措辭多了幾分“搭夥過日子吧”的鬆弛和快樂感覺。

“我覺得車子房子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閤眼緣。”今年29歲的小玉(化名)來自成都市郫都區,她希望尋到一個靈魂契合的“快樂搭子”。小玉告訴記者,年輕人現在的要求更加抽象化,但是往往抽象的也是最難的,精神上的契合並不是靠三言兩語就能確定,而需要長期的相處。

儘管在相親角“掛了號”,但小玉表示一切隨緣,婚姻大事不必急於求成。

焦慮謹慎的父母:不少人來自外地“圈子窄”是孩子相親難的主因

操心孩子婚姻大事的叔叔孃孃們是相親角的主力軍,不少人一大早就帶着老三樣——保溫瓶、小凳子和徵婚信息,來到人頭攢動的成都人民公園相親角,一邊曬太陽一邊爲自家孩子尋良緣。

與年輕人不同,父母們更看重相親對象的經濟基礎和硬性條件。

“你家是兒子還是女兒?”“在哪裏工作?”“哪裏買的房?”相互陌生的大爺大媽們在幾秒鐘的眼神接觸後,便如同對暗號一般,壓低聲音快速詢問對方,彼此無意後便分道揚鑣。

記者注意到,這裏大部分家長都操着外地口音。來自吉林長春的張阿姨是揹着兒子偷偷來爲其徵婚的,像其他略顯焦慮的父母一樣,她對前來詢問的大爺大媽們熱情地打開手機相冊,左右滑動着一張張照片,“這是我兒子,帥吧?學歷也高工作也好,就是不開竅啊,一心撲在工作上,沒找女朋友。”張阿姨告訴記者,由於自己老家不在這裏,親戚朋友不多,社交圈子也很窄,所以孩子的人生大事遲遲沒有着落,急壞了他們老兩口。

“成都的確是個包容的城市。”70歲的謝阿姨說,自己一家曾經在北京定居,前不久纔來到成都。她認爲這裏的相親氛圍遠沒有北京、深圳、上海的相親角那麼緊張,對房子和戶口沒有偏執的標準,“在這裏生活很開心,只是孩子的終身大事一直是塊心病。”

記者手記

相親角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從“身高年齡學歷”“有車有房”“國企工作有編制”的硬性要求,到“愛好相同”“有共同話題”,小小相親角是整個社會相親新氣象的一個縮影。

年輕人以自我的方式重新“定義”相親,折射出他們對精神更加契合、三觀更加吻合的婚戀文化的莫大期許。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物質條件固然重要,但倘若彼此價值觀、生活理念、興趣愛好不能相融認同,又如何能夠過好這一生?

隨着社會的發展,年輕人的婚戀觀也在不斷演變。作爲父母,何不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尊重子女的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讓年輕人的愛情多些“雙向奔赴”呢。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芮雯雷遠東攝影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