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目新聞極目新聞記者韓婷高東起

2024年5月11日,極目新聞記者參加“行走先行區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魯村鎮劉家坡村,參觀沂源華盛科沃雲基地,探訪果園的智慧化管理究竟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果農收入,賦能果業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沂源華盛科沃雲數字果園位於魯村鎮劉家坡村,佔地238畝,總投資3100萬元,2020年2月開始建設,並於2021年4月份實現試運營。

基地果園實行全設施農業和數字化管理,通過農業物聯網系統的實施,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技術,實現對農業生產現場氣象、土壤、空氣環境的實時監測,以及對種植基地的灌溉、施肥等農業設施實現遠程自動化控制。果園防蟲網覆蓋實現了防蟲、防冰雹、防倒春寒的目標。通過套種艾草、驅蚊草等中藥材,進行全覆蓋網格化物理防蟲,實現防蟲、增收雙成效;在果業生產中創新實踐臭氧殺毒殺菌技術,替代傳統人工噴灑用藥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通過鋪設水肥藥一體化管網,實現了水、肥、藥三位一體的數字化管理。

該套系統的使用可減少人工、精準調控、規避風險,通過項目實施實現節省人工20%—30%,節省水肥和農藥10%—20%,增加產量10%—20%,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併爲農產品溯源提供安全保障。在果園管理室的智慧大屏上,全景式展現了果園的各項監測信息和實時動態。據沂源華盛科沃雲數字果園基地負責人齊凱介紹,種植時間、種植天數、地塊面積、除草及澆水記錄等都有詳細記錄,形成每個地塊的追溯體系,保證果品的安全。同時,通過規範化種植,果園被分爲9大片區34個小區,每個小區地塊被標記編號。

每個地塊都設置傳感器,因而可以獲取土壤墒情、微氣象站、蟲情監測站、果蔬生長監測站的實時信息。如土壤墒情監測可瞭解土壤的20公分層、40公分層、60公分層的水分和溫度,通過數據判斷是否需要澆水。經過智慧操控,只需要打開水肥一體化自動開關,通過手機和電腦端控制,就可以完成此地塊的精準澆水施肥,代替過去大水漫灌的模式。微氣象站的監測可以預測降雨時間和降雨量,捕捉風速、光照強度等,並根據反饋的信息,總結分析適合果樹生長的最佳環境。蟲情監測有效引導物理防蟲,氣味殺蟲通過散發氣味誘導蟲子進入電機殺蟲,環保無害。齊凱表示,由於傳感器使用鋰電池,不需考慮電力接入,提高了安全性,也規避了斷電帶來的不穩定性。另外,果實生長的傳感器會監測果徑變化和大小,主要來記錄蘋果一年當中健康生長需要的水分、溫度、天氣等環境,然後反饋收集信息後,讓更多年輕人來管理果樹。“過去都是老果農管理果樹,但現在村裏老齡化比較嚴重。我們進行現代園區的種植模式,更好地吸引年輕人加入果蔬種植中來。”齊凱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