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的誇讚:“你真賢惠!”

賢惠,向來被看作是女性的一種美德。但在現實婚姻中,“賢惠”卻有可能成爲,婚姻不幸福的隱形“殺手”。

當然,這並不是說賢惠本身有錯。而是說,過度的賢惠往往會讓婚姻的天平失衡。

說到這裏,我們有必要明確一下,什麼叫賢惠?

賢惠通常是指,那些勤勞、善解人意、能夠照顧好家庭的女人。

這聽起來是一個非常正面的評價,但當賢惠變成了單向的付出,得不到任何的回報和理解時,問題就出現了。01

賢惠,往往意味着過度承擔

梅子就是一個,典型的賢惠妻子。

每天,早早起牀準備早餐,送孩子上學,然後上班。下班後還要趕回家做晚飯,輔導孩子作業,照顧年邁的公婆。

她老公則每天下班後,直接回家喫飯,然後看電視、玩手機,很少參與家務,更別提管孩子了。

梅子覺得,身爲女人,這些都是自己應該做的。就應該賢惠,應該承擔這些責任。

可是,這樣馬不停蹄的日子過得久了,即便是鐵人也會覺得疲憊。

梅子覺得越過越累,心裏堆積了越來越多的不滿,滿到不由自主的就會流淌出來。

她對老公的抱怨一天比一天多,從老公下班進門開始,她就抱怨個不停,一直嘮嘮叨叨,直到閉上眼睛睡覺才能消停。

梅子自己沒感覺,但老公的厭煩顯而易見,兩個人的關係眼見着越來越緊張。

所以,當你認爲的“賢惠”,就是一個人承擔所有家庭責任時,這種不平衡,往往會導致婚姻的不幸福。

波伏娃曾說:“一個人的自由度,取決於他的經濟獨立程度。”

在婚姻中,經濟獨立固然重要,但情感和精神上的獨立與平衡,一樣不可缺少。

女人再賢惠也要明白,家庭責任應該是夫妻共同承擔,而不是你一個人付出所有。02

賢惠,往往會掩蓋真實的溝通需求

華姐也是個賢惠的妻子,她總是任勞任怨的爲家裏付出,就算心有不滿,就算再怎麼累,也從不說出來。

因爲她覺得,賢惠的妻子就應該默默承受,不應該有任何抱怨。

但不滿的情緒,長時間壓在心裏,讓她越來越不快樂。老公因爲不知道她的真實感受,也從未做出過相應的改變,這讓華姐更不滿。

好的婚姻,需要隨時隨地的溝通,不只是喫喝拉撒的日常,還包括內心的感受與需求。

但是,過度的賢惠,會讓女人有意無意的自我壓抑,卻都放在心裏,努力去維持一種賢惠的表面。

只是,這種不聽壓抑的做法,總有一天會爆發,反而會傷害夫妻間的感情。

夫妻過日子,要像一個團隊一樣,隨時溝通,緊密合作,才能越過越有滋味。03

賢惠,往往會降低自我價值感

很多女人在結婚後,把老公和孩子放在首位,所有生活的重心都圍着家裏轉。

生活變成了兩點一線,上班下班,洗衣做飯,不再跟小姐妹聚會,不再逛街,甚至不再收拾打扮。

每天沉浸在沒完沒了的家務中,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把老公和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卻唯獨忘了照顧自己,甚至迷失了自我。

她們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是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再無其他。

但這種生活方式,顯然是危險的。

如果某一天,婚姻出現了變故,立刻就會覺得天都塌了,甚至覺得活着都沒有意義了。這對女人來說,無疑是最爲可悲的。

愛因斯坦曾說:“不要試圖去做一個成功的人,要努力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在婚姻中,賢惠當然是一種價值,但這不應該是女人價值的全部。

過度的賢惠,只會讓女人失去自我,甚至影響到婚姻的幸福感。04

賢惠,不應成爲隱忍的藉口

有些時候,賢惠也會成爲一些女人,在婚姻中隱忍不幸的藉口。

她們會對自己說:“我是賢惠的妻子,我應該忍受這一切。”

但這種心態,其實是對自己的不公。

無論何時,婚姻都應該是平等的,賢惠並不意味着,要無條件地忍受不公和傷害。

馬丁·路德·金曾說:“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爲它是有限的;但千萬不可失去希望,因爲它是無窮的。”

在婚姻中,面對不滿和失望,賢惠的女人也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嘗試改變,而不是一味地隱忍。

所以說,婚姻不幸福,有時候並不是因爲缺乏賢惠,而是因爲你太賢惠了。

婚姻中,我們一定要保持自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與伴侶共同承擔責任,一起去創造幸福的婚姻生活。

賢惠是一種美德,但不該成爲束縛你的枷鎖,任何時候,你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