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肖夏 重慶報道

2023年,九成以上白酒上市公司業績實現了正增長,半數以上保持兩位數增長。酒企業績連創新高,員工們漲了多少薪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了2023年所有白酒股的薪酬、員工變化,並計算出非高管員工的平均薪酬。21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去年員工總數超過13.6萬人,增加了6000多人,共有18家酒企的非高管人均薪酬去年出現上漲,3家非高管人均薪酬出現下滑。

其中,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3家的非高管人均薪酬超過30萬元,僅有貴州茅臺一家超過40萬元。不過增長最快的是金種子酒,去年非高管人均薪酬大幅增長65%。

相比之下,酒企高管年薪超過百萬的並不鮮見。2023年共有古井貢酒、捨得酒業、金徽酒、水井坊、今世緣、洋河股份6家的高管人均報酬超過百萬。高管個人年薪超過百萬的有15位,其中超過300萬元的有6位,分別是珍酒李渡CEO顏濤、珍酒李渡實控人/總經理吳向東、口子窖董事長徐進、水井坊代總經理蔣磊峯、山西汾酒副總經理張永踊、金種子酒總經理何秀俠。

不過高管們的薪酬波動幅度也遠大於普通員工。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6家去年高管人均報酬上漲,其中金種子酒高管人均報酬同比增長兩倍;5家的高管人均報酬下滑,其中去年再次轉虧的皇臺酒業高管人均報酬下滑近三成。18家白酒股非高管人均薪酬上漲

要知道上市公司的員工人均薪酬,並沒有現成數據。

A股並不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人均薪酬。在報表中,職工薪酬根據崗位被歸於不同類別,且退休員工福利、辭退開支、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等也被納入應付員工薪酬,因此市面上有多種計算人均薪酬的方法,其依據各有不同。

本文僅以報表中“支付職工及爲職工支付的現金”爲依據,這也是有投資者諮詢員工薪酬時一家上市酒企建議的參考數據。這一數據並不等於員工到手收入,不包含員工的非現金報酬、不包括離退休人員福利,但包含了企業當年爲員工支付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以及企業承擔的五險一金和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大致可視爲企業當年的員工薪酬支出總額。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21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8家去年員工薪酬總額保持了增長。絕對額增長最多的是貴州茅臺,去年支付職工及爲職工支付的現金超過138億元,多了20多億元,相當於一些酒企全年的收入。

員工薪酬總額下滑的有順鑫農業、水井坊和酒鬼酒3家,減支幅度都在兩三千萬元。順鑫農業去年虧損,酒鬼酒業績下滑,只有水井坊去年業績保持了增長。

(來自企業年報,21記者肖夏整理計算)

企業支付的薪酬總額增長,並不一定是給員工漲薪了,也有可能是員工顯著增加造成薪酬開支增長。

21家白酒上市公司,去年有13家員工總數出現增長。其中貴州茅臺去年增加了1800多人,古井貢酒增加了1600多人,洋河股份多了900來人。員工數上萬人的有5家,分別是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和古井貢酒。

要判斷員工是否漲薪,還是要看人均薪酬。但衆所周知,企業高管的薪酬往往與普通員工有較大差距,因此計算人均薪酬還需要扣除當年董監高的報酬。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按此計算,2023年18家酒企的非高管人均薪酬出現增長,水井坊、酒鬼酒和瀘州老窖的非高管人均薪酬出現下滑。

其中漲幅最大的是金種子酒,非高管人均薪酬從前一年的9.4萬元增長至15.5萬元,漲幅65%。這一漲幅有其員工人數大幅下滑的因素,去年員工少了400多人,相當於少了16%的員工。不過即便是假設其員工不變,其去年非高管人均薪酬漲幅也接近四成。

今世緣、金徽酒、岩石股份的非高管人均薪酬也有兩成左右的增長,分別從前一年的12.2萬元、11.4萬元、19.9萬元增長至去年的15.6萬元、13.5萬元、23.8萬元。

普通員工的薪酬變化,和酒企的業績並不一定同步。瀘州老窖去年非高管人均薪酬減少了7%,但其去年業績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岩石股份去年非高管人均薪酬增長了20%,其去年營收大幅增長近五成、歸母淨利潤翻倍。

員工薪酬與企業體量也不是成比例的。貴州茅臺年營收是岩石股份的90倍,但其非高管人均薪酬還不到岩石股份員工的兩倍。年收入不到15億元的金種子酒,與年收入百億的今世緣,去年非高管人均薪酬是相當的。

需要指出,部分酒企的人均薪酬漲幅實際上要偏低。除了上述金種子酒,去年五糧液、山西汾酒、伊力特、金徽酒、皇臺酒業、青海春天的員工也都有所減少,導致分母變小,這意味着統計出來的非高管人均薪酬漲幅要比實際更高。高管薪酬上限更高、跌幅也更大

相比普通員工,高管的薪酬天花板要高得多,但跌起來也更厲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各家的董監高稅前報酬和領取報酬高管人數計算,2023年共有16家白酒上市公司高管人均報酬上漲,漲幅達兩位數的有10家,接近一半。

需要說明的是,不少國企背景的酒企高管不在上市公司領薪水,而是在集團拿薪酬,此外還有部分董事、監事還會從關聯方領薪,因此很多酒企的高管薪酬總額實際上要多於財報所列數字。

此外,酒企的高管、核心技術骨幹還會從股權激勵計劃中獲得收益。這類計劃的覆蓋的員工多在幾十人到數百人規模,少數時候甚至能覆蓋數千人。但無論是哪種股權激勵計劃,核心管理層都會被納入其中。在股市行情好的時候,這部分股權變現帶來的收益,上限遠遠高於日常薪資。

(來自企業年報,21記者肖夏整理計算)

高管薪酬增長最多的依然是金種子酒,董監高合計報酬從前一年的不到660萬元大幅增長至去年的1279萬元,增長94%;由於領取報酬的高管人數減少,高管人均報酬更是大幅增長了兩倍,超過90萬元,在白酒上市公司中可以排進前十,多位高管去年稅前報酬超過百萬,其中總經理何秀俠去年稅前報酬接近305萬元。金種子酒去年營收增長近24%,但未能扭虧。

保持高增長的酒企,去年高管薪酬普遍增長。

金徽酒2023年業績漲幅在20%以上,其董監高合計報酬從前一年的1358萬元大幅增長至去年的2235萬元,增長近65%,由於領取報酬高管人數未變,高管人均報酬也同樣大漲65%左右。

山西汾酒2023年的高管人均報酬增長六成,達到86萬元,不過實際漲幅並不大,因爲其去年領取報酬的高管減少了一半。其高管中收入增長最快的是山西汾酒副總經理、汾酒銷售公司總經理張永踊,稅前報酬從前一年的不到100萬增長到去年的305.66萬元。

國企高管的薪酬漲幅受到嚴格控制,與所在地的財政情況、國資體系待遇密切關聯,而多數白酒都有國企背景,且都不在一二線大城市。因此在國資控股的白酒上市公司中,不考慮股權激勵等非現金收益,稅前報酬超過300萬元的鳳毛麟角。

即便是去年利潤總額上千億的貴州茅臺,2023年沒有一位董監高的稅前報酬超過百萬,最高的是茅臺集團企業管理部主任謝欽卿,去年稅前報酬96.27萬元。

民營、外資背景的酒企,高管的薪酬天花板普遍更高。

外資控股的水井坊,今年3月末剛離職的前代總經理艾恩華去年稅前報酬超過528萬元,接任的蔣磊峯去年稅前報酬超過307萬元。民企口子窖的董事長、總經理徐進,去年稅前報酬超過364萬元。港股的珍酒李渡,CEO顏濤去年算上股權激勵的總薪資超過658萬元,實控人、董事長吳向東去年總薪資579萬元,都在行業處於領先。

高管與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在民企也體現得更爲明顯。

口子窖去年高管人均報酬77萬元,是非高管人均報酬11.1萬元的7倍。而且扣除幾位年薪數萬元的獨董後,其非獨董高管的人均報酬更是超過百萬元,差距更大。

不過,去年也有業績下滑的酒企高管是整體降薪的。多次瀕臨退市的皇臺酒業去年再度轉虧,去年董監高中僅剩下副總經理楊利兵、營銷副總經理姚德軍稅前報酬超過20萬元。

去年虧損近3個億的順鑫農業,董監高合計報酬740萬元,比前一年大幅減少了300多萬元,高管人均報酬減少了16%左右。2022年,董事長李穎林、副總經理宋克偉、總經理李秋生稅前報酬分別超過112萬元、96萬元、87萬元,去年都降至60萬甚至不到,降薪幅度多達三、四成。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