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是第7个国际光日。

从刀耕火种的时代光,就深深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在数千年文明史中,人们一边探索光的本质,一边用光改造世界。光的研究,伴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1970年起,山东大学始建技术光学系由邓从豪院士任第一任系主任,此后,该专业一直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培养了大批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山大力量。

在山东大学光学系,师者严谨治学、兢兢业业的精神,是学子心中的光。

他们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引领山大学子的成才之路,五位山大学子成为院士。

接下来就一起走进山大光学系,寻访他们的追光之路吧!

王青圃是光学系的“光源”之一。自山东大学毕业后,他于1968年留校任教,成为山东大学的一名老师。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因为热爱,主动承担起给本科生讲课的责任。《激光物理》《激光原理》都是他的“拿手”课程。在他的课上,年轻的科学家们在平行时空相遇了。

谈起五位院士,在王青圃的印象里,他们还是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

“刘泽金,《激光物理》课代表,热情为同学服务,及时向老师转达同学的要求、意见,办事很全面,学习很好。”——王青圃谈起刘泽金

刘泽金

刘泽金, 山东大学光学系1979级本科生。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强激光工程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强激光系统和技术研究,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从演示验证研究到系统研制,全过程主持过我国某强激光系统的研究,为中国强激光工程发展做出了系统性、开拓性的贡献。

“薛其坤,勤奋好学、扎实肯干,39岁时与院士擦肩而过,41岁时他如愿以偿评上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青圃谈起薛其坤

薛其坤

薛其坤, 山东大学光学系1980级本科生,2005年年仅41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分子束外延、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王玉鹏,15岁考入山大,天赋高、学习好,毕业时还不到19岁。”

——王青圃谈起王玉鹏

王玉鹏

王玉鹏,山东大学光学系1980级本科生,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数学物理和凝聚态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原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所长。

“金奎娟,学习很好,本科时就对量子力学提出过很独特的见解。”

——王青圃谈起金奎娟

金奎娟

金奎娟,山东大学光学系1982级本科生,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聚焦光与凝聚态交叉领域,光与低维氧化物相互作用研究,氧化物人工结构设计及其磁、光、电多场调控物理研究。在光学和凝聚态物理交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郑婉华,很聪明,首次参观激光实验室时,是班里提问题提得最好的学生。”

——王青圃谈起郑婉华

郑婉华

郑婉华,山东大学光学系1984级本科生,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人工微结构材料与半导体激光器研究,人工微结构材料与光电子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固态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回首往昔,光学系始创于1970年,是全国设立最早的光学系之一。1986年获“军用光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秉承优良传统,瞄准国际一流始,终坚持重大应用需求导向,瞄准国家安全应用领域对新型光电技术与特种系统的迫切需求,在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先进材料与器件以及系统集成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形成系列重大成果。

山大光学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除多位院士外,还有众多国家级称号人才,也有多位著名的企业家,如日托光伏董事长张凤鸣博士,美国科医人医疗激光公司全球副总裁翟琪瑛先生,美国Polaronyx公司总裁刘健博士等。多位年轻校友(40岁以下)也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以及多位国家青年特聘专家在国内外“光学工程”相关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五位院士齐聚母校,共话光学学科发展。

昔日母校的一草一木,师长的谆谆教诲,都已经成为他们人生的丰厚滋养。

四十几载后,这片挥洒过青春的热土,又成为他们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征程上的新起点。

在“光学”的代际传承中,山东大学也跑出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光速度”。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山东大学百余年育人路

群贤云集,交相辉映

从学子到院士

沉淀的是底蕴与学识

不变的是初心与传承

江山代有英才出

山大人循着前人的灯塔指引

终将会描绘出自己的青春华章

为母校增光添彩!

(来源:山东大学 文|蒲帅 孙铭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