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是第7個國際光日。

從刀耕火種的時代光,就深深影響着人類的生活。

在數千年文明史中,人們一邊探索光的本質,一邊用光改造世界。光的研究,伴隨着社會與科技的發展,滲透到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

1970年起,山東大學始建技術光學系由鄧從豪院士任第一任系主任,此後,該專業一直是學校重點建設專業,培養了大批的傑出人才,爲國家建設貢獻了山大力量。

在山東大學光學系,師者嚴謹治學、兢兢業業的精神,是學子心中的光。

他們言傳身教、傾囊相授,引領山大學子的成才之路,五位山大學子成爲院士。

接下來就一起走進山大光學系,尋訪他們的追光之路吧!

王青圃是光學系的“光源”之一。自山東大學畢業後,他於1968年留校任教,成爲山東大學的一名老師。在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年代,因爲熱愛,主動承擔起給本科生講課的責任。《激光物理》《激光原理》都是他的“拿手”課程。在他的課上,年輕的科學家們在平行時空相遇了。

談起五位院士,在王青圃的印象裏,他們還是年輕時意氣風發的少年模樣。

“劉澤金,《激光物理》課代表,熱情爲同學服務,及時向老師轉達同學的要求、意見,辦事很全面,學習很好。”——王青圃談起劉澤金

劉澤金

劉澤金, 山東大學光學系1979級本科生。2017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強激光工程領域學術帶頭人之一,長期從事強激光系統和技術研究,從基礎研究到關鍵技術攻關、從演示驗證研究到系統研製,全過程主持過我國某強激光系統的研究,爲中國強激光工程發展做出了系統性、開拓性的貢獻。

“薛其坤,勤奮好學、紮實肯幹,39歲時與院士擦肩而過,41歲時他如願以償評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青圃談起薛其坤

薛其坤

薛其坤, 山東大學光學系1980級本科生,2005年年僅41歲,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實驗物理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爲掃描隧道顯微學、分子束外延、拓撲絕緣量子態和高溫超導電性等。現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王玉鵬,15歲考入山大,天賦高、學習好,畢業時還不到19歲。”

——王青圃談起王玉鵬

王玉鵬

王玉鵬,山東大學光學系1980級本科生,2021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數學物理和凝聚態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原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所長。

“金奎娟,學習很好,本科時就對量子力學提出過很獨特的見解。”

——王青圃談起金奎娟

金奎娟

金奎娟,山東大學光學系1982級本科生,2023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聚焦光與凝聚態交叉領域,光與低維氧化物相互作用研究,氧化物人工結構設計及其磁、光、電多場調控物理研究。在光學和凝聚態物理交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

“鄭婉華,很聰明,首次參觀激光實驗室時,是班裏提問題提得最好的學生。”

——王青圃談起鄭婉華

鄭婉華

鄭婉華,山東大學光學系1984級本科生,2021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人工微結構材料與半導體激光器研究,人工微結構材料與光電子專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固態光電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回首往昔,光學系始創於1970年,是全國設立最早的光學系之一。1986年獲“軍用光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秉承優良傳統,瞄準國際一流始,終堅持重大應用需求導向,瞄準國家安全應用領域對新型光電技術與特種系統的迫切需求,在所涉及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先進材料與器件以及系統集成與應用等方面開展協同攻關,形成系列重大成果。

山大光學系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畢業生。除多位院士外,還有衆多國家級稱號人才,也有多位著名的企業家,如日託光伏董事長張鳳鳴博士,美國科醫人醫療激光公司全球副總裁翟琪瑛先生,美國Polaronyx公司總裁劉健博士等。多位年輕校友(40歲以下)也在學術界嶄露頭角,以及多位國家青年特聘專家在國內外“光學工程”相關崗位上發揮着重要作用。

近日,五位院士齊聚母校,共話光學學科發展。

昔日母校的一草一木,師長的諄諄教誨,都已經成爲他們人生的豐厚滋養。

四十幾載後,這片揮灑過青春的熱土,又成爲他們錨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征程上的新起點。

在“光學”的代際傳承中,山東大學也跑出了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光速度”。

爲天下儲人才,爲國家圖富強

山東大學百餘年育人路

羣賢雲集,交相輝映

從學子到院士

沉澱的是底蘊與學識

不變的是初心與傳承

江山代有英才出

山大人循着前人的燈塔指引

終將會描繪出自己的青春華章

爲母校增光添彩!

(來源:山東大學 文|蒲帥 孫銘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