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貿易量的逐年增大,使瓷器在歐洲日益從奢侈品變成歐洲人日常生活用品,這就促使歐洲商人開始根據顧客的需求和喜好定製瓷器。定製瓷器,有的是按照歐洲進口商提供的圖案紋樣裝飾瓷器,也有的是由歐洲人提供器型模具燒製瓷器。

截至18世紀初,中國外銷瓷都是在景德鎮完成全部流程,以成品運至廣州。隨着定製圖案的瓷器數量增加,1730年代初期,廣州出現了外銷瓷的專業畫工,此時景德鎮開始提供少部分素白瓷或只有部分裝飾的瓷器,由廣州的畫工以釉上彩的方式完成歐洲商人要求的圖樣。比如紋章瓷盤,離開景德鎮時只有盤邊飾(通常是青花),作爲主體圖案的盤心紋章則在廣州完成。18世紀中葉以後,廣州成爲製作釉上紋章和其他定製釉上彩紋樣的重要基地,廣州畫工表現出繪製各種歐洲圖樣的嫺熟技巧。

定製瓷器的模具有木製器皿、銀製器皿及合金器皿,還有以德爾費特陶器爲原型的。比如雍乾時期,英國公司訂購的瓷器常以英國銀器爲模型。中國傳統形式的器皿逐漸也會因爲歐洲人的喜好發生變異,比如單把手的茶杯變成無把手杯子,對歐洲人來講更有異國情調。17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最喜歡定製成套的釉裏紅咖啡用具,也很喜歡訂購3個一組或5個一組的青花釉裏紅擺設用花瓶與大口杯,另外還喜歡訂購瓷人和瓷動物做擺設。

在定製瓷器中最具歐洲特色的是紋章瓷(盾徽瓷),紋章瓷大致可分爲名人徽章、省城徽章、機構或公司徽章、軍隊徽章。名人徽章在上述歐洲各國定製的瓷器中都常見,省城徽章多見於荷蘭、美國的定製瓷器,公司徽章則主要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和美國一些機構訂燒,軍隊徽章其實僅見於東印度公司駐印度的某些部隊。此外還有屬於澳門耶穌會士的一批有耶穌會會標的瓷器。現存最早的一件紋章瓷是繪有葡萄牙國王堂·曼努埃爾一世的渾天儀徽章的青花玉壺春瓶。稍晚的有16世紀中葉的一隻王室紋章碗和一隻阿布埃(Abreu)家族紋章碗,屬於曾兩度擔任馬六甲總督(1526-1529,1539-1542))的佩羅·德法利拉(PerodeFaria)。另有一件約1540-1545年間景德鎮出產的葡萄牙王室紋章青花大口水罐,圖案中的盾徽上下顛倒,看起來更像一隻中國的鐘或鈴,而水罐的形狀爲伊斯蘭式,是多種文化因素雜糅一體的典型作品。紋章瓷的主要市場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國、丹麥、比利時、荷蘭、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1740-1760年代,紋章瓷的總體定製數量達到頂峯,但在英國的頂峯從1720年持續到1830年。在18世紀,瑞典有約300家貴族曾在中國定製紋章瓷,英國定製了4000多件(套),荷蘭定製紋章瓷的數量多於葡萄牙但遠不及英國,不過式樣豐富多彩。

紋章瓷在荷蘭既是身份的體現,也是一種時尚。17世紀末,少見的紋章瓷是個人和家庭身份的象徵物。18世紀,紋章瓷仍具有獨特的社交價值,宴會主人在餐桌上展示和使用有自家徽章的成套瓷器餐具,可以提升其人之社會地位。紋章也作爲一種形式美觀並有個人特徵的紋飾而被很多人荷蘭人喜愛。在瓷器使用日益普及的18世紀,紋章瓷還具有紀念品功能,特別定製的紋章瓷被用來紀念家庭和個人的重要時刻。由於紋章瓷在荷蘭普遍受歡迎,東印度公司爲他人定製此種瓷器可以獲得厚利,這自然也促使荷蘭公司多多進口此種瓷器。紋章瓷在荷蘭市場受歡迎的理由在其他國家也同樣成立。

紋章瓷的紋彩以釉上琺琅彩爲主,單純釉下青花不多見,也有青花與釉上琺琅彩相結合。後兩種主要見於荷蘭市場,因爲荷蘭人始終較偏愛青花瓷,哪怕1730年代以後青花瓷在歐洲已成昨日之星,荷蘭人仍愛定購有青花的紋章瓷。出現於荷蘭市場的有宵花的紋章瓷,單純青花瓷同青花釉上彩瓷的數量不相上下,青花同以金、紅、玫瑰色爲主的琺琅彩上下輝映,別有一番絢麗。作爲紋章瓷圖案的基本元索,除紋章本身,主要包括幾何圖形、渦卷飾(Scrollwork,即螺旋形或漩渦形裝飾紋樣,形似一寬鬆捲起的紙卷橫斷面)、花朵、風景等。17、l8世紀之交,荷蘭紋章瓷的圖樣設計個人特色很強,從1720-1730年代開始,紋章圖案趨於程式化和標準化,可能是定製者大量增加所致。

定製瓷器的其他紋飾,也總是隨着歐洲時代風尚的變化而變化,比如乾隆年間紋章瓷的裝飾圖案,1735-1753年間以素淨的葡萄藤或花蔓裝飾最多;1750-1770年間則是顯著的洛可可式裝飾;1770-1785年間轉而爲纏繞葡萄藤的黑桃形盾牌;1785年之後黑桃盾牌開始嵌入藍黑邊線和金星:1795-1810年間則變成由深藍色菱形花紋圈成的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