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宜昌5月17日電 (記者 董曉斌)“風景這麼美的地方,曾經居然是一個髒碼頭,真讓人沒有想到。”16日下午,參觀完湖北宜昌的“網紅景點”燈塔廣場後,日本《中文導報》記者孫輝表示。

燈塔廣場已成爲宜昌市的“生態打卡地”。吳淘淘 攝

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處,是三峽工程所在地和長江流域生態敏感區。長江干流流經宜昌232公里,佔湖北省長江干流岸線總長近四分之一。

近年來,宜昌市持續實施長江岸線生態修復治理,打造了綿延50裏的城市濱江綠廊。該濱江綠廊串起了葛洲壩公園、屈原廣場、天然塔、燈塔廣場、三國古戰場等景點,形成了一條集歷史、人文、景觀、生態於一體的美麗岸線。

地處宜昌市猇亭區的燈塔廣場原爲磨盤港砂石碼頭,該碼頭曾經污水橫流、粉塵飛揚。作爲宜昌長江岸線整治修復項目的一部分,當地在碼頭改造和建設了衆多新場景,讓燈塔廣場成了宜昌濱江綠廊的重要節點和新地標。

燈塔廣場已成爲宜昌長江大保護的“新名片”。董曉斌 攝

如今,漫步在燈塔廣場,各種“拍照打卡點”隨處可見:兼具雷達站與岸線景觀功能的白色燈塔,由長江漂浮物等加工製作的“藝術隧道”,由礦泉水瓶搭建的“水塔”,由化工副產品磷石膏等製作的“座椅”等。

菲律賓《商報》總編輯蔡友銘說,燈塔廣場上由各種廢棄物改造的藝術展品讓他大開眼界,也非常有意義,通過燈塔廣場的蝶變,一定可以讓民衆更好地瞭解保護長江的重要性,從而自發地參與進來。

遊客在燈塔廣場長江大保護可持續實踐藝術展觀看廢棄物展品。劉康 攝

“燈塔廣場就是宜昌長江大保護一個最形象的註腳。”宜昌市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管護中心副主任王曉紅說,長江岸線設施治理,進一步完善了濱江的公共配套,繪就出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美麗畫卷。

據瞭解,未來,宜昌市計劃合理規劃退岸復綠基準,串聯長江岸線自然人文景點,形成連通“秭歸—市區—宜都—枝江”的最美風景道,打造五百里濱江畫廊,助力建設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