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城市交通面臨新的挑戰:道路承載量低、停車難、管理效率低。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造更加高效智能的交通系統成爲重要議題。有關部門也密集推出相關政策。近日,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就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引導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交通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實施路徑提出具體目標。這也是繼2019年《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我國對交通系統數字化建設的一次重要信號。

《通知》強調要聚焦基礎設施智慧擴容、推動基礎設施安全增效、推動跨領域產業融合、推動體質機制創新四個方向。並提出在融合創新方面凝練總結一批具有較高推廣價值的車路雲、船岸雲應用場景和關鍵技術、標準規範等目標。

業內人士分析,本次發佈的《通知》將有助於進一步推進“車能路雲”的融合發展。事實上,自2021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能源網融合發展,將交通基礎設施與能源設施統籌佈局規劃建設,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智能電網及其他網絡的融合後,“車能路雲”一體化一直在加速推進中。

車能路雲融合,本質就是交能融合,其發展既有利於挖掘交通基礎設施內外部的清潔能源開發潛力、推動交通領域使用更多的清潔能源。對於如何實現交通與能源的融合,交通、能源、科技等企業都在進行深度探索。以朗新爲例,其設計的“交能融合”項目以城市充換電基礎設施爲抓手,以城市交通場站和空間爲場景,沉澱分佈式發電生產和消費一體的微網,可實現與C端互動、與電網互動和與市場互動。並聚焦新能源汽車充電、智慧停車、公共出行等場景,構建停充一體的出行網絡。

《通知》還指出,聚焦小切口,以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應用場景爲牽引,協同推進數字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加快創新技術產品產業化和規模化應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做優做大。

朗新基於自身優勢,從實際場景出發,目前已經推出了包括智慧出行解決方案、全域智慧停車解決方案、聚合充電解決方案等一系列落地項目。

以全域智慧停車解決方案爲例。該方案整合了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通過“互聯網+Al”模式連接城市停車數據,實現全域停車資源的“智能感知-智能調度-智能服務”,具有車位智能推薦,功能區調度、動態調價等能力。車主輸入目的地後,系統可以自動推薦最適合的停車場。還可以根據商圈、學校、醫院等不同業態的停車需求進行錯峯停車和違停調度,不僅讓市民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停車服務。也讓停車場庫的運營方提升車位資源週轉率,增加收益。

此外,該系統具備高度的可擴展性。支持第三方硬件產品和系統的接入,並擴建多項交通秩序管理功能,全面協助有關部門提升城市綜合管理能力。據悉,目前包頭市已經有3個收費停車場(包含車位:685個)、3個充停一體場站、2個新能源充電場站搭載了該方案。目前,在內蒙古包頭和重慶巫山市,全域智慧停車解決方案已經投入使用。

未來,基於此方案,監管者可以通過移動管理工具來實時掌控車場數據。商戶可以便捷地發放優惠券,而車主也將體驗到快速開具電子發票、精準停車誘導、便捷電子支付等豐富的提升體驗的新功能。

從更易停車、到更易管理,智慧停車帶來的方便高效正是“車能路雲”融合下效果呈現。也是《通知》中提到的基礎設施智慧擴容、跨領域產業融合等路徑最直觀的呈現。伴隨着新能源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的大量普及,車網互動有望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從而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無論是車能路雲,還是交能融合,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有關部門的全局統籌,也需要交通、能源等企業不斷深挖場景,將數字化應用貫徹到各個環節中。以朗新爲代表的能源科技企業在實踐中壯大了“車能路雲”產業融合生態。也助力了交通強國、數字強國的建設步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