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龚翠玲 陈森森)“我想写泉州的非遗。”“我要写泉州的蟳埔女簪花围。”……近日,泉州市实验小学五年(7)班的一节语文课上热闹非凡,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如何给远在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小朋友回信。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该校五年级的400多名同学收到了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第八小学五年级同学的来信。因为大家素不相识,所以,收到的每封信都像一个美妙的“盲盒”。

泉州市实验小学五年(7)班的语文老师张安惠介绍,一拿到信,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这些信件把新疆的风土人情、特色建筑、美食等一一呈现,并热情地邀请同学们到新疆做客,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同学们开心地交流着书信里的内容,表达了想要回信的心愿。于是班级特别组织了一场小小的交流会,用于读信和引导学生们讨论回信的内容,待同学们写好回信后再统一寄出。

据悉,新疆昌吉市第八小学是市实小的共同体学校,虽然距离遥远,但一直密切联系互帮互助。此次书信交流活动,为两地学生搭起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