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吕梁日报

“智”“质”同行 小果子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 本报记者 刘子璇 通 讯 员 武姝君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孝义市高阳镇的山西一果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内,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明亮的厂房里,生产线隆隆作响,工人们干劲十足,繁忙作业。经过认真筛选后的核桃果经过破壳、浸泡、去衣等初级加工后,再进行压榨、脱胶、脱臭、过滤等深加工工序,最终蜕变为一瓶瓶淡黄透亮的核桃油,源源不断地装进瓶中。分装、打包后,这些新鲜纯正的核桃油将在几天内发往全国各地。

孝义是汾州核桃主产地,距今已有2000余年种植核桃的历史。利用这一独特优势,2013年,一果食品公司成立并上马了核桃精深加工项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一家集核桃种植、加工、国内外贸易及食品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现代企业,是吕梁市、县两级实施“核桃富民”战略示范工程项目,也是山西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

搞农产品深加工,离不开各项先进技术。一果食品采用了先进的物理去衣技术把核桃表层的黄衣去掉。相比传统的化学去皮方法,这种技术不仅减少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也避免了核桃仁本身的化学残留,在食品安全和绿色方面有了更大的保障。此外,一果食品还成功研发出了核桃油降低塑化剂技术,这项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器具材质不含任何塑化剂,同时经过精炼过程、特定参数设计,最大限度保留核桃油的营养成分。这样提取出来的核桃油新鲜纯正、营养丰富、口感清淡,易被消化吸收,备受消费者青睐。

在公司总经理徐兴华看来,农业是个生态产业,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加需要技术的支撑。为此,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企业抛弃了燃烧化石燃料作为热源的想法,采用空气能、地热源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作为热源,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先进的空气能热泵系统以较低的能耗提供了更高的热量,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只有把加工环节做得越来越标准,越来越智能,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使整个核桃产业链条真正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徐兴华说道。

在不断加大生产工艺、核心技术等创新力度,加快智能化改造、建设的同时,一果食品还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共种植核桃5000亩,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既保障了原料的质量,促进了核桃加工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又保障了产品的销路,增加了村民收入,综合效益明显。徐兴华说,这几年本地核桃采购比重逐年加大,今年的生产原料中本地核桃预计能够占到90%左右,一果食品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力推动本土核桃产业做优做强。

创新引领发展,绿色成就未来。如今,一果食品每年大约能够加工6万吨核桃原果、1.5万吨核桃仁、1万吨脱衣核桃仁、3000吨核桃油、3000吨休闲食品。一颗颗清香饱满的小核桃,在一项项先进技术的加持下,从田间走向车间,“链”起了产业大“钱”景,不仅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也解锁了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密码,正在为产业转型、农民致富注入无限生机。

“我原来是洗煤厂的职工,因为企业改制就下了岗,现在来到一果食品工作,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的工资,既照顾了家人,也挣到了钱,特别方便。另外,我还有10亩核桃,由公司统一收购,价格也给得挺高,1公斤能给到8元左右,这样一来,我们也不用考虑核桃的销路问题,生活有了保障,我很满意。”车间工作人员任凯说。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们将结合企业多年的科技研发基础和孝义市核桃产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拓展产品用户,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让核桃这个生态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动能。”徐兴华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