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爲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技金融的決策部署,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5月16日,建設銀行在上海舉辦以“科技金融,善建未來”爲主題的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上海)授牌儀式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方案發布活動,全力促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銀行副行長王兵,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儒新,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祕書長王平,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伍江,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許徵,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中國工程院院士柴洪峯,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等有關部門負責人,部分科研院校、科技園區、投資機構、科技型企業代表出席活動。

王兵表示,建設銀行作爲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部署,胸懷“國之大者”,將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服務作爲集團重要戰略之一,以“數字化、平臺化、綜合化、生態化”爲驅動,全力支持科技創新,紮實做好科技金融首篇大文章。目前已形成了技術流、星光STAR、投資流等領先的“數字化”科創能力評價體系;搭建了線上線下服務科技創新的“平臺化”渠道,形成總分支三級聯動的科技金融專業體系佈局;依託集團牌照豐富優勢,提供商投行一體化、本外幣境內外一體化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加強與政府部門、產業園區、創投機構、高校院所等合作,形成“生態化”的集團內外優質資源有效聯動。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建設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近2.7萬億元,科技貸款餘額1.8萬億元,爲國家技術進步及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的金融動力。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結合上海地區特色,打造《“建·滬鏈”科技產業金融成果轉化服務方案》,服務“從0到10”,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助力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支持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王平表示,上海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重大決策,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雙輪驅動,實現了科技綜合實力和創新整體效能的大幅躍升。當前科學研究範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要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面向未來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各科研機構的優勢和特點,整合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王平肯定了建設銀行在推動科技金融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並表示建設銀行提出的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方案非常契合科研範式變革,希望後續建設銀行將更多的金融資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努力書寫科技金融新篇章,繼續提升金融服務精準度。

柴洪峯表示,科技創新生態與金融體系的雙向奔赴,構築了更爲廣闊的開放生態平臺,將催生出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深化產學研合作是科技金融創新的重要途徑。高校、科研機構作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與金融機構的合作能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柴洪峯對建設銀行在以金融力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積極探索表示肯定,並期待科技工作者與金融界同仁一起加強合作,爲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活動現場,建設銀行授予上海市分行總行級“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稱號,並給予信貸審批與產品創新等差別化政策,進一步探索科技金融發展新路徑、新模式,旨在鼓勵上海市分行發揮示範帶頭效應,在科技金融服務上做出突出貢獻和前瞻性探索。

活動中,上海市分行介紹了《“建·滬鏈”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方案》,從成果評價服務、成果使用服務、成果轉讓服務、轉化載體服務等四個方面,全方位支持科研院校產學研用。建設銀行爲三家首次入選中證建行科技創新領先(長三角)指數成分股代表企業寶信軟件、中遠海科、網宿科技授牌。上海市分行與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爲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建設銀行總行相關部門、子公司和上海市分行相關機構負責人蔘加本次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