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5月17日電 題:福州臺協會30年 新老會長憶追夢故事

中新社記者 閆旭

在正於福州舉行的第26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簡稱“海交會”)上,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簡稱“福州市臺協會”)新老會長憶往昔,講述他們在福州紮根追夢、接力打拼的故事。

5月16日,第二十六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在福州開幕,歷任福州市臺協會會長回顧紮根福州的暖心故事。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讓臺灣姐妹們在大陸有一個家

陳秀容曾任福州市第十屆臺協會會長,是福建省第一位女性臺協會會長。

1989年,陳秀容的父親陳信維在福州成立先施企業,先後修建了先施百貨、先施大廈。在父親身上,陳秀容看到勇氣、魄力,感受到商業的魅力,也看到臺商在大陸的廣闊天地。

作爲一名女性臺商,陳秀容在大陸這片熱土上追求的不僅是商業成功,更希望爲兩岸交流合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於是,她在1998年主導成立臺商婦女組織“牽手之家”,初衷就是讓來自臺灣的姐妹們在大陸有一個溫暖的家。如今,這個“牽手之家”逐漸發展成爲兩岸婦女交流合作的平臺。

身爲“家長”,陳秀容始終關注“榕臺兩地”女性的聯繫與理解,帶領姐妹們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女性特有的溫柔和關愛,讓我們在公益事業中發揮出了獨特的作用。”她說。

“登陸”數十年裏,陳秀容見證了女性臺商的拼搏與成長。“兩岸女性都有能力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她認爲,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女性可以攜手發揮智慧和力量。

領取福建第一張臺灣居民居住證

陳奕廷的父親陳建男是早期來福州投資的臺商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投資創辦福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1997年,陳奕廷來到福州幫助父親經營企業。

“我是來自寶島臺灣的福州人。”在福州生活了27年的陳奕廷,早已把這裏當作“第二個故鄉”。“大陸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廣闊的市場提供了無盡的發展空間,30多年來我們的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一直是福州市晉安區的納稅大戶。”

展示了他領到的福建省第一張臺灣居民居住證,他說:“如今在福建,臺胞享有許多便利政策。這張居住證對我們在大陸的生活、出行、金融以及公共服務等方面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陳奕廷一直致力於將在福州的生活體驗分享給更多臺灣年輕人。

在延續父輩事業的同時,陳奕廷積極投身搭建臺胞交流平臺事業當中,推動榕臺交流,鼓勵臺灣青年來榕創業、就業。他曾連任福州市臺協會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會長,現爲福州市臺協會榮譽會長,“我會繼續當好‘引路人’的角色”。

越來越多臺商二代嶄露頭角

如今,就像陳秀容、陳奕廷一樣,越來越多的臺商二代繼承父業,在福州乃至大陸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嶄露頭角。現任福州市臺協會會長蔣佩琪,也是一位“臺二代”。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裏。”20世紀90年代初,蔣佩琪跟隨父親蔣啓弼回到家鄉福州市連江縣創業。她現正帶領團隊和企業,推動大健康產業與大數據、大生態、大旅遊融合創新發展,爲兩岸同胞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健康服務。

30年來,福州市臺協會會員臺企已由創會時的162家發展至現在的近400家。蔣佩琪表示,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發揮“傳幫帶”作用,搭建起增進兩岸情誼、促進經貿合作的橋樑。

全國臺企聯產業工作委員會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進辦公室已落地福州市臺協會,這是蔣佩琪接任會長後的一項重要工作成果。這個辦公室由兩岸專家學者組成專門工作小組,推動數字經濟的合作與發展,爲兩岸經貿合作注入新活力。

“展望未來,兩岸經貿合作的前景是廣闊的,潛力是巨大的。”蔣佩琪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