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光 淄博報道 通訊員 張銳

人體內正常是有2個腎臟,但有的孩子因畸形發育,會長出3個腎,更爲罕見的是4個腎臟、4根輸尿管,此類病症在醫學上被稱爲“重複腎”,是一種先天結構型發育畸形。

4月27日,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就接診了這樣一名特殊的孩子。

出生不到3個月的她,因出現“尿液渾濁、反覆發燒”,已經在各地的醫院輾轉求醫近2個月,多方治療但孩子情況卻依然未好轉。心急的父母來到了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希望能找到孩子的根本病症所在。

“孩子才3個月大,如果是單純的尿路感染不會如此頻繁地反覆出現,這種大部分是伴有尿道畸形。”小兒外科主任周鵬在初步瞭解情況後,給患兒進行了彩超檢查,發現其體內出現雙重複腎、雙重複輸尿管的情況。

“顯示這個孩子體內有4個腎臟和4根輸尿管,這是極爲罕見的。”周鵬表示,“重複腎”是一種泌尿系統的先天性發育畸形,這類患兒反覆出現“尿路感染”可能是腎臟或腎輸尿管畸形導致。

CTU三維重建

隨後,又爲患兒進行了磁共振檢查,發現孩子右側出現腎積水,鏈接的一根腎輸尿管重複畸形且異常膨大。

周鵬介紹,正常的輸尿管粗細可能與“電話線”差不多,但那根檢查異常的輸尿管已腫脹到腸子的粗細大小,說明盲端是有梗阻的。順着向下查看,發現是因膀胱內一顆囊腫阻塞排尿通路導致輸尿管腫大。

“正是因爲排尿不暢,尿路積攢,才導致孩子出現反覆感染髮燒。”這下,纔算是真正找到孩子病症原因所在。下一步,就是尋找適合的手術方式,制定治療計劃。

爲更瞭解患兒體內結構,小兒外科又給孩子進行了CTU三維重建,在造影劑的作用下,4個腎臟、4根輸尿管與膀胱的相對位置清晰展現。

因孩子年齡太小無法承受大創傷的切腎手術,團隊首先考慮要保腎治療,同時要儘量避免產生大的手術疤痕,減少對孩子未來造成的影響,最後還考慮儘量不改變輸尿管的通路。因此,小兒外科最終選擇採用“腹腔鏡下右側重複輸尿管成形術+輸尿管殘端切除術”的手術方式,將異常腫大的輸尿管末端從膀胱處切除,吻合到其他一根功能正常的輸尿管上。

這樣既能夠保證孩子的4個腎臟不受損傷,也能夠讓孩子的4根輸尿管保證通暢,後續的腎積水問題也能夠很好治療。在實現手術創傷小的基礎上,解決輸尿管畸形導致的尿路感染,也同時保證多個腎臟的功能正常。

但,也正是因孩子年紀小,各項器官相對“微型”,此項手術又是在極細的輸尿管上進行,這就對主刀醫生的操作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周鵬這樣形容,3個月大的孩子腹腔約爲一個拳頭大小,腹腔鏡手術是要將機械臂伸到孩子腹腔中操作,相當於“在啤酒瓶裏繡花”,難度挑戰很大。

5月9日上午,由周鵬主刀,帶領團隊爲該患兒進行了手術,手術總共用時3個半小時,“輸尿管通路吻合的縫合大概就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周鵬說。

如此時間佔比,也客觀說明該項操作技術難度之大,更需要醫生有足夠精細的操作水平和熟練的手術經驗,且目前在整個魯中地區,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在淄博地區最早開展了腹腔鏡微創治療兒童泌尿系統疾病。

目前記者從醫院瞭解到,患兒已於5月15日出院,且術後僅是腹部留下了3個筆尖大小的孔,身體各項情況良好,正回家有序康復中。

事實上,這已不是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接診的首例“重複腎”輸尿管畸形患兒。

2022年,淄博市婦幼保健院也出現過一例四腎四輸尿管的先天畸形案例,不同的是,這個孩子到5歲,家長才發現其非自主排尿愈發頻繁,並來院治療,檢查出“雙側重複腎盂輸尿管畸形”。

“雖然雙重複腎、雙重複輸尿管的患兒並不多見,但因出現尿路感染、長時間漏尿等情況來院就診的孩子很多。”周鵬說。

他回憶曾接診過一名12歲的患兒,因出現反覆漏尿,一直到12歲都帶着尿不溼生活,家長表示,這對孩子的身體和心裏都造成很大影響,但一直沒有找到準確病因。

在淄博市婦幼保健院經多項檢查過後,發現這名患兒的其中一條輸尿管直接連接到陰道,這才造成了孩子出現長期反覆的漏尿情況。

後經微創手術治療,解決了輸尿管畸形造成的漏尿問題,這個孩子也終於脫掉了尿不溼,跟同學們一起走進了體育課堂。

淄博市婦幼保健院作爲淄博市唯一一家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單位,可爲患有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符合該項目救助對象的患兒申請救助,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的負擔。

周鵬表示,類似的案例在淄博市婦幼保健院還有很多。泌尿繫結構畸形是小兒外科先天性疾病中較常見的一部分,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臟器功能性損害,也請已經出現這種情況的患兒及家屬不必驚慌,儘快到院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