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跳水”,零售金價重新回到“5”字頭?近期,國際金價回落引發廣泛關注。

上游新聞記者走訪瞭解到,在重慶,黃金飾品克價有所下跌,但基本維持在700元/克上方。不過走高的金價,也正攪動消費市場。近段時間以來,越來越多的新業態首店,開始落地重慶,每克便宜上百元。這些把價格“打下來”的“平替款”,價差在哪?消費者又該怎樣挑選?

金飾每克價格便宜上百元

“水貝源頭”“一件也批發”……在解放碑的一家大型金店,各種款式的黃金飾品,密密麻麻地排布在不同的櫃檯。這裏“5”打頭的金價與品牌金店存在百元價差,吸引了不少顧客。

“年輕人佔到差不多一半以上。”該店店長告訴記者,有正在籌備婚禮的新人,也有不少人本就有佩戴習慣,隔一段時間就要換一個款式,“設計新穎、克重小的首飾,非常受歡迎。”

水貝,即深圳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這裏是中國黃金消費產業的源頭,全國70%以上的黃金首飾,都產自於此。一直以來,品牌商以“克重計價”在水貝進貨,然後在全國各門店裏以“一口價”賣給消費者。

“消費者不用到水貝,就算買一件,也是批發價。”重慶首個引入“水貝模式”的金店,重慶匯萃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志坤介紹到,現在砍掉中間環節,也不產生品牌溢價,直接以“國際金價+工費”定價,“相當於,顧客先按公開市場價格,買進投資金條,再委託企業將其加工成首飾,只需要加工費。”

“手鐲、項鍊、戒指,一共60多克。”正在結賬的賀女士,選購好了婚禮上的“三金”,563元/克的金價,加上50元/克的工費,共計36780元,對比當天(5月15日),品牌金飾不含加工費的報價在720元/克上方,省下一萬多元。

不止重慶,在成都、鄭州、西安等多個城市的黃金市場,隨着國際金價上漲,開始轉型引入“水貝模式”,批零型金店出現快速增長。

 

“打金”消費火熱

記者走訪看到,一些懂得設計、能個性化定製的新興加工店,吸引了很多年輕顧客。

古法隕石坑紋、柔緞莫比烏斯、開口五股編織……在照母山愛琴海購物中心的一家首飾加工店,上千種打樣款式,讓人眼花繚亂。只要坐等兩三個小時,就能拿到煥然一新的首飾。

 

“95後”小夥兒王浩,和朋友合夥開了這家加工店,不到半年時間,就贏來了不少回頭客。一到週末,百多平方米的店裏,坐滿了等待“打金”的顧客。

“每天差不多有300克左右。”王浩說,前來“打金”的顧客,一半以上都是“90後”“00後”,“除了注重款式外,週轉率也更快了,有人佩戴幾個月,就要更換款式,以舊換新或者是賣舊換新。”                             

“現在去品牌金店買一個30克的金手鐲,每克不算手工費都要700多元,但是用閒置的舊首飾來重新打款的話,每克工費不到30元。”在店內等待的小程算了一筆賬:帶着舊首飾,重新定製一個新手鐲,只需900元左右,在可以接受範圍內,“而且,每個步驟都可以親眼看到,體驗感和互動性更強。”

重慶年黃金消費額約150億元

“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理性的消費態度,是受到青睞的主要原因。”重慶市金銀珠寶行業協會祕書長曾令維認爲,今年以來,國際金價大幅上漲,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黃金首飾的消費。業內通過渠道變革,創新消費業態,正是切中市場需求,激發更多消費潛力。

據重慶市金銀珠寶飾品行業協會估算,2023年,重慶地區年黃金消費額約150億元。隨着黃金保值增值的意識增強,購買黃金的人羣中,年輕人顯然比以往更有熱情。近5年內,青年人購置黃金的比例已從16%增長至59%。

從各方預判來看,金價長期上行動力依然較強。對於有購金需求的消費者,如何選擇?

高級黃金分析師張棟認爲,“黃金首飾在整個行業內是標品,各大珠寶品牌的貨和水貝模式批零店中貨品,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連鎖品牌金店,靠品牌溢價能力來獲利,而建立品牌需要巨大的成本,因此銷售同樣的產品價格自然要貴。但有些消費者在也會傾向選擇“地板價”的水貝市場。

此外,業內也提醒,在購買黃金飾品前,消費者應當查看產品標籤,瞭解產品規格、型號、重量、含量、生產商等產品信息,對重量有要求的,應當場要求稱重覈實,覈對清楚重量後再購買。商家如以首飾按件銷售或“一口價”爲理由拒絕告知,應謹慎購買。

上游新聞記者 郭欣欣 視頻編輯 陶臨

編輯:李舒    責編:孫瓊英,周尚鬥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