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張海妮    

5月16日,*ST賢豐(SZ002141,股價0.95元,市值10.8億元,以下簡稱賢豐控股)公告,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以下簡稱廣東證監局)下發的《關於對賢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韓桃子、丁晨、謝文彬、張揚羽等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經查,賢豐控股存在信息披露違規行爲,具體來看,4月26日,賢豐控股披露《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因子公司成都史紀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史紀生物)不當確認主營業務收入及虛增收入,導致公司去年第一季度、半年度報告以及第三季度報告披露的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相關科目不準確。

其中,調整後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減少約840.66萬元,營業成本減少約332.03萬元,營業利潤減少約505.60萬元;調整後公司2023年半年度營業收入減少約884.82萬元,營業成本減少約262.24萬元,營業利潤減少約619.40萬元;調整後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減少約1681.22萬元,營業成本減少約286.03萬元,營業利潤減少約1147.11萬元。

由於賢豐控股涉及的上述相關財務信息不準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賢豐控股董事長韓桃子、總經理丁晨、財務總監謝文彬、時任董事兼史紀生物董事長的張揚羽未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履行勤勉盡責義務,對公司上述違規情況負有主要責任。對此,廣東證監局決定對公司及韓桃子、丁晨、謝文彬、張揚羽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談及對上市公司的影響,賢豐控股在公告中稱,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收到警示函後,高度重視警示函中指出的問題,將充分吸取教訓,切實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及公司內部管理制度的學習,提高規範運作意識,遵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範的要求。

公開資料顯示,賢豐控股原名蓉勝超微,於2007年上市,當時主營業務爲微細漆包線。近年來,賢豐控股頻頻謀求轉型。2015年,賢豐控股通過設立多個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及基金管理公司,併成立合資券商向金融轉型,但公司收購的橫琴國際連續虧損,券商事項也遲遲不見進展。後續,公司又轉向了新的熱門領域——新能源產業,2017年,該公司先後與大股東共同投資設立賢豐新能源,與中農集團等公司共同投資設立中賢鋰業,主攻鋰電池和工業級碳酸鋰提取及製備業務。

然而,跨界新能源的結果也並不理想。賢豐控股2020年發佈公告解散清算控股子公司,公司同意對賢豐深圳新能源及其全資子公司惠州新能源進行解散清算。2020年賢豐控股實現營收9.64億元,同比下降2.62%,實現淨利潤-5.45億元,同比下降6901.58%。

不過,跨界並未停止。2021年3月,賢豐控股通過收購方式向動物疫苗領域轉型,公司主營業務變成以獸用疫苗業務爲主,獸用疫苗業務以控股子公司史紀生物爲主體進行運營,主要產品爲豬用疫苗。業績方面,賢豐控股發佈的2023年財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收8804.06萬元,同比下滑90.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2億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32億元。

因2023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負值且扣除後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2023年度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根據現行《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公司股票交易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資料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