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國九條還是試行規定,其實都遠超市場對量化最悲觀的判斷,輕拿輕放溫柔異常,從這個節點開始,量化基金的大石頭都已放下重新回到配置性價比前列。

監管最新發布了:《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徵求意見稿在4月初就有,投資人還在爲是否持有、是否看好、是否加入量化基金而困擾?

菜館本文一口氣說完規定中的超預期溫柔,量化基金的擔憂可謂大石落地。

在今年2月的微盤量化風波後,量化基金風口浪尖,投資人怕捱打,管理人壓力大(據觀察有的量化基金經理靠喫藥入眠),鬼故事層出不窮,但春節之後的量化基金整體反彈走勢其實很強勁:

2月19日至今

(內容來源:WIND、火富牛)

在這個節骨眼上試行的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對這種良好的淨值反彈有強烈方向指引,是否有強大的限制力?我整理了一下其中關鍵的條款:

【1】符合程序化交易情形的均需報告,涉及4個已明確的定量條件

(內容來源:證監會、滬深交易所)

這些情形任何一隻量化基金都符合,也就是說所有的量化基金都需要打報告,需要進入監管視野,這樣的報告文件其實是相當制式的,日後應該會繼續完善規則,作爲對比老美是如何處理高頻交易的:

(內容來源:美sec)

看起來是不是和本次監管的要求相似?老美這裏使用的大型交易者識別號碼目前已經不僅針對高頻交易、程序化交易,而針對整體交易規模,比如連續3個交易量達到2000萬美元。

整體上看成熟的二級市場均對能力超越常人、容易影響市場的交易行爲有報備和信息蒐集制度。預計後續國內會上線相關的數據系統,免除量化基金手動申報的繁瑣工作。

該項條款對量化基金不是負面條款,不會降低超額收益。

【2】針對高頻交易做出明確規定,並重點監管及增加交易成本

(內容來源:證監會、滬深交易所)

量化基金的流量費一直是運營的成本大頭,比如一隻3000萬規模的量化基金產品,每年的流量費收入基本和交易手續費持平,看似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實際情況中,流量費用一般由交易券商支付和承擔,量化基金本身不付出成本,所以高頻交易的高流量費頭疼的應該是券商而非基金公司,投資者更無需爲此擔憂。

當然更重要的是:滿足高頻交易的量化基金是非常少的。大部分規模在5個億以下,雙邊年化換手率在100倍以下的量化產品,都不滿足高頻交易的界定,比如公募基金,再比如X復投資(頭部規模)單產品規模大於5億,但由於較低雙邊換手率,也難以在日內達到高頻交易的界定。

但確實有的私募量化需要明確注意該項政策的調控風險,如上海X德(頭部規模)單產品規模大,雙邊換手率高就很可能達到界定標準,那樣就要進行策略的調參,降低交易頻率,可能變得異於過去的歷史業績。

但投資人不用對此太過憂慮,這對量化私募來說還是影響較小的,昨晚我緊急問詢了可能達到高頻交易定義的量化機構,比較代表性的回答是:去年6月已經開始降低交易頻率,不涉及定義爲高頻交易。

截取一段業績曲線,非常有代表性:

這是一家從高頻降低到中頻交易的量化管理人,在接近一年的降頻過程中實現了7.7%的超額收益,最高點超額收益來到13%,很明顯交易頻率的降低對這類管理人有影響,但並非策略沒有了超額能力,管理人要做的工作會很多,但應對數據規則本身就是量化擅長的事情

另外,高頻股指、高頻CTA、高頻轉債、量化股票T0等投資策略,反而會受到很大影響。

該項條款對量化基金不是負面條款,但針對高頻量化基金未來超額收益也許會下降20%,對大多數量化基金毫無影響。

【3】在面對不可抗力、意外事件、重大技術故障、重大人爲差錯等突發性事件時

(內容來源:證監會、滬深交易所)

也就是2月部分量化基金遇到的交易截停,多數出現淨值傷疤沒有修復的主要原因均是因爲這次事件。

該項條款對量化基金確實是負面條款,但對市場是正面的,危機時刻有剎車了。

但這並不代表量化基金可能會從靈活的交易者變成不靈活的持有者,喪失其獨有的功能性。

2024年2月是無記錄的雪球結構衍生品踩踏黑天鵝,對於監管來說是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而類似光大烏龍指等則是重大人爲差錯;

我認爲該項條款主要是從法規上留下一個窗口,這個窗口可以在監管重要時刻下場干預程序化交易的同向賣單,這個條款在歐美均都存在,比如:

歐洲金融工具市場指令(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簡稱MiFID)中就明確規定“監管機構擁有在市場出現極端波動或系統性風險時,暫停或中斷程序化交易的權力。”

本次國內程序化交易規定(試行)的條款,其實和歐洲MiFID條款有很多相似之處。在該條款頒佈後,歐洲依然保持着量化基金的優勢,適應效果也很好。

———總結———

《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其實是非常溫柔的,高頻量化以下的策略(尤其是量化股票類)基本沒有任何影響,沒有對成分股做出明確限制,如指數增強私募基金必須超過80%爲成分股,也沒有強迫主流交易頻率的量化基金進行策略修改,更沒有喊停量化。

規定是爲了進一步對程序化交易監管作出全面、系統規定,切實提升程序化交易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是突出公平,規範發展的思路,對個人和基金、機構一視同仁都納入監管。

總之,不管是國九條還是試行規定,其實都遠超市場對量化最悲觀的判斷,輕拿輕放溫柔異常,從這個節點開始,量化基金的大石頭都已放下重新回到配置性價比前列。

本文來源:紅x星菜館,原文標題:《超預期溫柔!量化基金大石落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