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銅仁日報

本報訊(記者 田莉莎) 近年來,銅仁先後出臺錳污染相關文件,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科學施策推進錳污染綜合治理。其中,依託科技創新賦能,探索形成了五種治理方法,實現綠色低碳、節能增效,低耗能、無污染的錳產業綠色發展之路。

採用“帷幕法”對小河渣庫(金瑞2號渣庫)實施外部帷幕物理阻隔工程,能夠有效阻斷小河渣庫外泄滲濾液污染九龍湖的傳輸通道,在此基礎上,對其他一些存在漏點的渣庫,創新性採取探膜找漏點,再實施灌漿封堵的方式,對漏點進行修復,形成了一套針對不同渣庫場景的物理阻隔方案。

採用“生化法”處理九龍湖受污染水體,建成日處理2000立方米的除錳除氨氮自動化運行系統工廠,經處理後的錳和氨氮排放濃度分別穩定控制在0.1mg/L、1.0mg/L以下,九龍湖錳和氨氮去除率達到99%以上,根據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出具的評估報告顯示,九龍湖庫區已達到或優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質。

採用“焙燒法”對電解錳渣實施無害化資源化綜合利用,三湘公司“焙燒法”年處理100萬噸電解錳渣無害化資源化利用項目焙燒後樣品經長沙礦冶院檢測,水溶性鹽總量由焙燒前的6.98%降至1.68%,達到國家錳渣無害化控制標準。

採用“抽提法”原位治理滙豐2號、金泰2號等渣庫,把內含錳、氨氮等高濃水抽吸出來並提取利用,同時大幅降低堆體浸潤線,消除錳渣庫的環境和安全風險。截至目前,滙豐2號渣庫累計抽吸滲濾液5259.5立方米,庫內水位下降17.25米,金泰2號渣庫累計抽吸滲濾液1695立方米,庫內水位下降2.98米。

採用“清污分流法”治理文山水井區域錳污染,有效截斷2座渣庫對文山水井的污染輸送,正在針對性提級改造文山水井污水處理站,不斷鞏固和提升文山水井區域治理成效。

“治錳”並非一時之功。銅仁將繼續從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生產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在錳污染高標準治理和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馳而不息、奮楫篤行,譜寫生態文明引領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