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7日電 第三屆中國博物館協會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下稱“民博專委會”)青年學術研討會16日在北京舉辦。

本次研討會以“博物館社會教育與社會發展——博物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陣地作用”爲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討論,線下主會場設在北京民族文化宮。

5月16日,第三屆中國博物館協會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青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辦。圖爲會議現場。(民族文化宮供圖)

民族文化宮黨委委員、副主任們發延致辭指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也是民族文化宮建成開放65週年。此研討會是民族文化宮及民博專委會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推動全國民族類博物館、民族地區博物館大發展、大繁榮的積極探索,是民族文化宮65年來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砥礪耕耘的碩果,也是民族文化宮積極創建國內一流博物館的重要舉措。希望全國民族類和民族地區博物館一起建設好博物館這所大學校,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中華文明繼續傳承下去,爲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學術交流環節,雲南民族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周浩玲,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華春湧,民族文化宮博物館文博館員王石雨等10位青年學者,圍繞博物館理論與實踐、博物館館藏“融合性”“共同性”文物研究、博物館與文化傳播研究、博物館與文旅融合發展研究、民族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等方向發言。

本次研討會邀請民族文化宮博物館研究館員覃詩翠、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研究館員鄭喜淑兩位專家進行學術評議。

中國博物館協會民博專委會主任委員兼祕書長、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館長陶穎在總結髮言中指出,與會學者圍繞本屆研討會主題進行研討交流,內容各有側重,充分體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入選論文雖視角不同,但均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展開,所涉議題均是當下民族類與民族地區博物館領域的熱點問題與中心工作,充分彰顯了新時代青年在學術研究領域的使命擔當。民博專委會將進一步建設好這一平臺,提升創新性、開放性和影響力,爲廣大青年學者開展學術交流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本次研討會由民族文化宮和中國博物館協會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民博專委會、民族文化宮博物館主辦。(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