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密探財經

剛剛,央行連發三大重磅利好。

5月17日,央行聯合國家金監總局連發了3房地產新政,市場沸騰了

這三大政策概括起來:

1、取消全國層面首套及二套住房商業貸款利率下限;

2、首套住房商貸最低首付比例降至不低於15%,二套住房商貸最低首付降至不低於25%;

3、下調個人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受此利好刺激,萬科A、保利發展、金地集團濱江集團等地產龍頭股齊漲停。

如最近一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的,“當前,房地產事關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這足以看出,穩定房地產意義重大。

五一節前召開的“4·30”最高層會議,已首次明確了“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即如何“去庫存”的問題。

上述三大利好均是圍繞需求端刺激,外界也期待並預期樓市“供給端”會有大動作出爐,比如收儲現有存量房等。

近日,杭州臨安公告將直接收購單套70㎡以內的整幢住房,被稱之爲繼南京、長沙、鄭州等地開展住房“以舊換新”以來的升級版。

今年2月下旬,據重慶市住建委對外披露,重慶嘉寓房屋租賃公司、重慶建渝住房租賃基金兩家國企率先試點,已收購了7個項目,合計4207套房源。近期,重慶嘉寓又公告在重慶中心城區以整棟整單元收儲存量新建商品現房。

去年初,央行曾設立了千億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原則上利率不超3%,最低可做到1.75%,重慶、濟南、鄭州、長春、成都、福州、青島、天津8個城市被納入試點。

實際上,地方國企或平臺公司從市場上大量收購暫時賣不掉的新建商品房或二環售房,就好比是國儲糧、油、肉等戰略物資的“國儲房”。

大規模收儲起來,至少有兩大優點,顯而易見:

其一,既可以消化市場過剩房源,調節市場;

其二,還可以充當房地產與銀行間的防火牆

前述多地推進的“以舊換新”去庫存政策,雖能提振市場信心,但仍是“零打碎敲”,要想立竿見影,仍需出“猛招”。

天風證券最新估算,截至今年3月,空置二手房面積約44億平米,政策通過收儲將住房去化週期壓縮到18個月以內,大約需要約7萬億元資金,而這些資金只能通過舉債獲得,即收儲會直接提升地方政府或城投平臺的資產負債率。

5月13日,財政部宣佈將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中5月17日發行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400億元,5月24日將發行2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6月14日將發行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

當前地方債高企且難以加槓桿,財政部拋出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計劃等於由中央進行加槓桿融資,以用於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等。

此前曾有建言或,國家可以成立類似“住房銀行”等,就是要解決大規模存量房收儲中“錢從何來”這一現實問題。業內預期,接下來應該會有大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