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吳君

“水火箭”騰空而起、水陸兩棲車來回穿梭、液壓機械臂收放自如......5月14日,湖北武漢市漢鐵初級中學操場上歡呼聲不斷,來自該校八年級學生的各類自創物理學科成果集中展示,科技感十足。

作爲漢鐵初中科技節活動之一,八年級物理 “小小科學家”大賽備受學生們期待。

爲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習成爲一種享受,該校八年級物理教研組推出這項特殊的作業挑戰,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利用所學或已知的物理知識,親手打造獨具匠心的科技小製作。

很快,學生們滿懷熱忱地蒐集材料、細緻策劃、巧手製作。隨着比賽序幕拉開,200餘名學生們紛紛將自己富有創造力且彰顯動手能力的學科小製作搬上展示臺。

“當一級箭體打氣成功時,內部氣壓可以達到6到12個氣壓,再打開發射器開關,水會快速噴射出來,產生向上的推力推動火箭升空。”八(11)班李君豪一邊演示,一邊介紹製作原理,二級箭體內部裝有由單向氣閥、軟管、硬質內管組成的分離器,當一級箭內部氣壓減小到一定程度時,分離器軟管膨脹,軟管與硬質內管摩擦力減小,實現一二級箭體完成分離。

八(6)班的陳靖卓和黃樂然帶來一個抓物小高手。“我們利用課堂上學的液壓物理知識,製作了一個挖掘機原理模型,可以實現抓取、旋轉、提升等多個動作。”黃樂然說,製作所用材料僅爲紙板和輸液管,以及8個塑料注射器。

該校八年級物理組備課組長李甜甜介紹,通過自制科學小製作的實踐運用,將抽象知識形象化,不僅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點燃他們心中創新的火花,激發主動探索的熱情和堅韌不拔的求知慾。這樣的教育理念,讓學習變得更加輕鬆自然、高效有趣。

同時,學校邀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科學數據中心青年數據科學家、物理學博士鄧熙浩,江漢大學環境與健康學院副教授黃碧捷,江漢大學光電學院理學系副教授于濤和武漢江岸區教育局物理教研員劉俊等專家學者,爲學生們的科技小製作現場打分和指導。

于濤認爲,這項比賽活動充分調動了同學們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進一步推動興趣轉化爲思考、創新的動手動腦能力,製作出各式各樣精彩紛呈的作品,“小小科學家”未來可期。

據悉,本次 “小小科學家”大賽以“創新成就新質,科技點亮未來”爲主題,經過集中展示和多方評比,最終評選出一等獎6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35名,優秀獎88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