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裴健如    每經編輯 孫磊

5月16日,本田汽車對其全球電動化戰略進行了“更新”。

本田宣佈,將在2030財年前,投入約10萬億日元的資源。其中,軟件定義汽車相關研發支出將佔到約2萬億日元;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市場爲構建純電動車綜合價值鏈所需投資與出資等約2萬億日元;下一代純電動車專用工廠等生產領域、二輪電動化相關費用、汽車新車型研發支出、模具投資等產品製造相關費用共計約6萬億日元(包括研發支出3萬億日元,投資和出資3萬億日元)。

純電動車營業收益率欲達5%

本田方面表示,2021年至2025財年主要爲夯實傳統燃油車產品事業體質與純電動車業務資源投放階段,通過強化二輪事業和傳統燃油車/混動車事業體質,預計將產生12萬億日元的經營現金流。

“上述現金流將用於投資電動業務、傳統燃油車/混動車及新領域,以及穩定、持續的分紅。爲儘快實現1倍以上的市淨率,未來本田將努力提高資本效率,包括優化以往積累下來的自有資本。在2021財年至2024財年的4年間,本田已經進行了7800億日元的股票回購。”本田方面稱。

而在接下來的2026年至2030財年,則被定義爲傳統燃油車向純電動車正式轉型階段。本田預計,該階段的經營現金流將與2021~2025財年持平。“爲實現純電動車5%的營業收益率(ROS)目標,將通過提升盈利能力和增加銷量來增加經營現金流,從而力爭創造超過2021~2025財年的現金流。在資源分配方面,本田將進一步加快針對電動化和軟件領域的資源投入,以促進純電動車業務的增長。同時,在股東回報方面,我們將持續穩定地進行分紅,靈活獲取自有資本。”本田方面表示。

在分紅方面,本田計劃2021~2025財年分紅1.3萬億日元以上,2026~2030財年分紅1.6萬億日元以上。“我們將最大限度地利用已建立的盈利基礎和新增長領域所創造的現金,果斷進行投資的同時,重視對股東的回報。”本田取締役兼代表執行役社長三部敏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方面提出,在電動化市場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的情況下,也有部分地區認爲目前的純電動車市場發展速度有所減緩。針對本田所提出的“2050年碳中和”願景目標,應有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包括飛機和船舶等大型移動工具等。

不過,三部敏宏強調稱,“在二輪、汽車等小型移動工具領域,本田依然將純電動車視爲一種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從長期角度來看,我們相信純電動車轉型將會繼續穩步推進。本田到2040年計劃實現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全球銷售佔比100%的目標並未改變。我們不會過度糾結於當下的形勢變化,而是將着眼於2020年代後半期即將迎來的純電動車普及期,從中長期的角度出發構建強大的純電動車品牌和事業基石”。

2026年開始投放Honda 0系列車型

按照計劃,到2030年,本田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在全球範圍內的銷售佔比將達到40%,純電動車的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以上。

爲實現這一目標,本田將強化三大舉措,包括推出純電動車型、以電池爲核心構建純電動車的綜合價值鏈,以及推進生產技術和工廠的優化升級。

“我們將選擇適當的時機做出投資決策,同時穩步推進以上三點,力爭到2030年,在純電動事業領域,實現5%的營業利潤率(ROS),並將以純電動車業務實現自立爲目標,進一步努力提升利潤率。”三部敏宏說。

具體來看,在電動產品線層面,本田將以主力純電動產品——Honda 0系列爲核心,在全球投放產品,同時進一步提高混合動力技術性能,並在全球範圍內擴大產品陣容。

據瞭解,在今年初的CES 2024上,本田發佈了兩款Honda 0系列概念車型——SALOON和SPACE-HUB。其中,SALOON將作爲旗艦車型於2026年正式推出。自2026年起,Honda 0系列車型將率先在北美市場投放,2030年前在全球投放7款車型,覆蓋大中小各類車型。

在中國,本田將通過e:N系列和全新品牌“燁”,持續擴大純電產品陣容,到2027年前投放10款純電動車,力爭於2035年實現純電動車銷售比例達到100%的目標。

在對小型純電動車有市場需求的地區,本田也將陸續推出相關產品。例如,2024年秋季,本田預計將在日本發售輕型商用純電動車“N-VAN e:”;2025年,本田計劃推出輕型乘用純電動車;2026年,本田將推出凸顯操控樂趣的小型純電動車。

此外,本田還將升級其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e:HEV”及其平臺,並將純電動車研發技術轉用於混動車,運用純電動車上所搭載的電機,實現電動四驅。

“除向全球廣大顧客提供混合動力車型外,我們還將通過加強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傳統燃油車事業體質來確保穩定利潤,並將所產生的資金投資於純電動車等新業務。”本田方面表示。

針對純電動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本田也提出了分階段推進的戰略。首先,2020年代前期,在液態鋰離子電池領域,本田將在各地區加強與外部企業的合作,確保能夠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穩定採購到所需數量的電池;2020年代中期,本田將開始與合作企業合資生產電池。以美國市場爲例,本田與LG Energy Solution合資成立的電池工廠將於2025年投入生產,電池年產量將達到40GWh;2020年代後期及未來,本田將進一步擴大業務領域,從原材料採購到整車生產,再到電池的二次利用和回收再生,以電池爲核心構建垂直一體化的純電動車價值鏈。其中,在加拿大,本田將開始自主生產與GS YUASA共同開發的電池產品。

本田方面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到2030年,實現北美地區的電池採購成本在現有基礎上降低20%以上。此外,還將確保每個地區都能夠以最佳方式獲得所需電池,以滿足約200萬輛純電動車的生產計劃”。

在生產層面,本田方面則表示,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代中期,將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生產設備,同時進行傳統燃油車和純電動車的混流生產,並引進實現“Thin、Light、Wise”(即纖薄、輕便、智慧)所需的先進技術。

以電池包的組裝線爲例,本田將率先引入自有的“Flex Cell 生產系統”。該系統可根據車輛的產品功能,將模塊化部件與單元生產方式相結合。此外,本田還將利用數字孿生在網絡空間實時再現生產線的實際情況,以此對生產效率(包括對工廠的部件供應、產量及速度等)進行優化,以確保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提供產品。

本田方面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擴大這些技術的應用範圍,除電池包的生產線外,還會將其應用和部署於所有的純電動車生產線。最終,該項目將在加拿大的一家純電動車專用工廠實現應用,該工廠將於2028年投入運營。

“包括大幅的運轉率提升和固定成本的削減在內,我們將力爭實現全球高水平的生產效率,相較於以往的混流生產線,將可節省約35%的生產成本。”本田方面稱。

除了產品、採購、生產相關舉措外,本田還將通過軟件整合從產品企劃到售後服務的全鏈條運營工作,全面加以改進。“我們還將在全價值鏈範圍內隨時與最新數據鏈接,從而構建起一個能夠快速、靈活地響應純電動車市場急劇變化的有機體系。”本田方面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