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多歲的上海家化,再度更換主帥。 

近日,潘秋生申請辭去上海家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職務,曾效力於寶潔並有着阿里背景的林小海,成爲了上海家化新的首席執行官。 

由於林小海有着阿里系高管的背景,外界猜測上海家化此番換帥後或將與阿里開展合作或建立更爲緊密的聯繫。對此,上海家化表示,此次任命與合作無關。 

雷達財經注意到,自2011年股份制改革後,中國平安正式成爲了上海家化的控股股東。不過,中國平安入主上海家化後,上海家化頻繁更換主帥的舉動,並沒能幫助上海家化在當下保住其中國“美妝老大”的地位。 

過去一年,上海家化的營收同比減少7.16%至65.98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加5.93%至5億元。但與珀萊雅相比,上海家化的營收、歸母淨利潤以及市值均遭到對方“碾壓”。

有市場人士認爲,業績、資本市場表現承壓之際,新上任的林小海肩上的擔子並不輕鬆。 

01 阿里前高管“空降”上海家化

擁有百年發展歷史的上海家化,又雙叒叕換帥了。在5月14日盤後發佈的公告中,上海家化披露了公司高層調整的最新消息。 

上海家化在公告中稱,5月14日上午,公司收到董事長潘秋生的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潘秋生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董事會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以及公司下屬控股企業、參股企業的相關職務;同時,潘秋生還申請辭去公司首席執行官、總經理職務。 

隨着潘秋生辭去其在上海家化的諸多職務,上海家化不可避免地需要推舉新的領導者。鑑於新任董事長的選舉工作尚需經過相應的法定程序,經公司董事共同推舉,在新任董事長選舉產生前,公司董事成建新被推選擔任公司代理董事長,其將代爲履行董事長職責直至公司選舉產生新任董事長爲止。 

儘管上海家化的新任董事長推選結果還未正式出爐,但潘秋生辭去的首席執行官、總經理職務目前已經有了明確的繼任人選。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家化(集團)有限公司提名林小海爲董事候選人,同時公司董事會決定聘任林小海爲公司首席執行官、總經理職務的接棒者,任期自6月1日開始。

翻閱林小海的職業履歷可以得知,1971年出生的他本科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輕化工程系,並在快消品行業有着30年的線下和線上管理經驗。 

自1995年起,林小海便開始在寶潔公司供職,這一干就是20多年。在此期間,林小海曾負責公司口腔護理及母嬰護理品類、大客戶團隊、渠道管理、電商團隊、市場營銷部等業務。由於在工作中表現頗爲出色,林小海於2014年起擔任寶潔(中國)營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的營銷總裁。 

2016年,林小海離開老東家加入了阿里巴巴。彼時,開始職業新旅程的林小海,搖身一變成爲了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等到2020年,林小海的身份再度發生了變化,此番林小海接下了高鑫零售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的重任。 

不過,今年3月高鑫零售的一紙公告,爲林小海在高鑫零售的職業生涯畫下了句號。彼時,高鑫零售在公告中稱,林小海辭任高鑫零售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因需調回阿里巴巴集團另有任用。 

就在外界等待林小海解鎖其在阿里巴巴的新身份之際,林小海的名字卻頗爲意外地出現在了上海家化最新的高管人員任職變動公告之中。 

由於林小海此前的阿里高管背景,有聲音認爲上海家化接下來或將與阿里巴巴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或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對此,上海家化回應稱,阿里巴巴是上海家化的重要夥伴之一,但此次任命與合作無關。 

儘管林小海此次成爲上海家化董事候選人系由上海家化控股股東上海家化(集團)有限公司提名,但上海家化在公告中強調,林小海與公司控股股東以及間接控股股東不存在任何關聯關係,目前林小海也並未持有公司股份。

據上海家化此前發佈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家化(集團)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家化51.01%的股份。此外,上海惠盛實業有限公司也持有上海家化0.8%的股份。而前兩者同受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制。 

02 主帥頻繁變更

作爲橫跨三個世紀的老牌美妝玩家,上海家化的前身是成立於1898年的香港廣生行。早在2001年,上海家化就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上海家化藉此成爲了國內行業中的首家上市公司。 

2011年,上海家化在上海國企中率先實現股份制改革,成功轉變爲了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而中國平安藉此也一舉成爲了上海家化的控股股東。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目前公司處於新老高層交接階段的上海家化,其實近年來曾多次對公司管理層進行調整。自2013年起,上海家化已先後經歷了謝文堅、張東方、潘秋生、林小海四位掌舵者,這意味着上海家化在11年的時間裏已更換了四位主帥。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家化2011年引入中國平安成爲大股東後,謝文堅曾將雙方的矛盾公開化,最終這場大戲以葛文耀的退場告終。 

作爲林小海之前的最後一位主帥,潘秋生於2020年5月被任命爲上海家化的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次月,潘秋生又被上海家化推到了董事長的高位之上。 

之後,上海家化迎來了由潘秋生掌舵的4年。據上海家化發佈的2023年年報顯示,去年潘秋生從上海家化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爲771.5萬元。 

據悉,1973年出生的潘秋生,不僅曾先後在歐萊雅、美泰兩家消費類企業供職,還曾在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戰略發展中心副主任的職務,而中國平安正是上海家化如今的控股股東。 

據悉,潘秋生在任內主導了上海家化的改革。2021年,潘秋生提出“123經營方針”,以消費者爲中心,以品牌創新和渠道進階爲兩個基本點,以文化、系統與流程和數字化爲三個助推器。去年,上海家化開始推進戰略轉型——逐步向高毛利、高增速、高品牌溢價的品類進行聚焦,同時加快渠道調整。 

而在此番換帥之前,上海家化去年便對公司的人才梯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隨着近些年傳統電商和興趣電商的崛起,上海家化偏線下的渠道結構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當下的市場環境,且這還導致了內部線上精細化運營和品牌運營人才缺失。與此同時,線下業務團隊管理層老化的現象也在困擾着上海家化。 

爲了有效地改善這一情況,上海家化在去年進行了諸多嘗試和調整。比如,伴隨着組織架構向事業部制的切換,上海家化同時對中高層團隊進行了汰換和梯隊引入,公司全年新招及置換346人,平均年齡30歲左右,其中招聘經理級以上人員79人。

在銷售管理和數字化運營崗位上,上海家化還加大了從外部引入優秀人才的力度。過去一年,上海家化從阿里、抖音、歐萊雅、寶潔等優秀公司引入了更多新鮮血液,以此強化自身的人才梯隊。 

除了邀請新人才,上海家化也加大了對公司內部高潛力員工的培養力度,通過對這些員工加強培訓、輪崗、提升,以加快乾部年輕化的步伐。過去一年,公司有46人輪崗,經理級及以上管理崗位的培訓覆蓋率99%,其中面授培訓覆蓋率達75%。 

03 中國“美妝老大”地位不保

儘管上海家化已有超過百年的發展歷史,但相比上海家化的名號,大衆消費者可能對於該公司旗下推出的諸多品牌更爲熟悉。比如,美妝品類的雙妹、高夫、佰草集、玉澤、典萃,個護家清品類的美加淨、六神、家安,母嬰品類的啓初和湯美星,都是上海家化旗下的品牌成員。 

除了前述提到的這些品牌,雅霜、友誼、海鷗、百愛神、春蕾、上海等,也都是上海家化打造的耳熟能詳的國民品牌。此外,與上海家化合作的品牌還包括片仔癀(口腔護理)、芳芯、碧緹絲。 

不過,如今已經120多歲高齡的上海家化,也面臨着自己的“老年焦慮”。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家化營收爲75.97億元。但隨後到來的2020年,上海家化的營收同比便出現7.43%的下滑降到了70.32億元。 

2021年,上海家化的營收曾短暫回彈,同比增加8.73%至76.46億元。但上海家化這樣的勢頭僅持續了一年,便在2022年終結。2022年、2023年,上海家化的營收連續兩年跌幅超過7%,等到2023年,上海家化的營收已跌破70億元,降到了65.98億元,接近2017年64.88億元的水準,一朝回到數年前。

至於淨利潤指標,2022年上海家化的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27.29%至4.72億元。去年,上海家化的歸母淨利潤達到5億元,同比實現5.93%的增長,但仍與2021年6.49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存在一定的差距。 

可以作爲參照的是,與上海家化同處一個賽道的珀萊雅,去年營收同比增長近四成達到89.05億元,同期珀萊雅的歸母淨利潤也達到了11.94億元,同比漲幅高達46.06%。 

除了營收、歸母淨利潤等業績維度的指標,珀萊雅的市值也遠超上海家化。截至5月16日收盤,上海家化的市值爲143.56億元,而珀萊雅的市值高達436.23億元,是上海家化的3倍左右。 

其實早在2020年,珀萊雅的市值就已超過上海家化。彼時,上海家化的前董事長葛文耀還曾在微博發文,“今日珀萊雅的股票市值206.6億,超過上海家化”。 

除了珀萊雅,上美股份和貝泰妮的市值目前也已經超過上海家化。換言之,在對手的強勢出擊下,上海家化的優勢地位已然受到了明顯的動搖。 

分產品來看,去年除了護膚品類營收同比實現0.98%的增長外,上海家化旗下包括護膚、母嬰、合作品牌在內的幾大板塊營收均出現了下滑,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別爲4.88%、13.35%、37%。 

從市場角度來看,去年因海外市場受到出生率下降、通脹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上海家化的海外業務收入同比下降約12.9%,使得公司營收陷入負增長的困境。 

而國內消費市場由於復甦情況整體不及預期,線下傳統商超受到線上渠道、社區團購及消費者習慣改變的衝擊,部分大型連鎖商超、大賣場閉店,上海家化的線下業務承壓。比如,商超渠道受行業閉店潮影響,百貨渠道主動降低社會庫存等。 

至於線上,以抖音爲代表的興趣電商爲公司的線上業務出力不少。但相比珀萊雅去年線上業務高達93.07%的營收佔比,上海家化42.66%的線上業務佔比顯然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去年,上海家化國內業務的收入同比下降5.2%。 

而在公司發佈2023年業績的第二天,潘秋生也曾對外回應有關上海家化“掉隊”的質疑。潘秋生直言,企業被超越,自己並不好受,“最着急的人肯定是我”。 

對於公司所面臨的處境,上海家化在2023年年報中做了覆盤,“2023 年,我們對標行業領先的競爭對手,反思了導致過去一段時間家化業績落後的主要原因,在公司戰略、組織架構、營銷創新、人才梯隊和可持續發展等幾個方面,頂着巨大壓力,做出了重大調整”。 

針對未來幾年的發展,上海家化確定了向高毛利、高增速、高品牌溢價的品類進行聚焦的戰略。在此背景下,上海家化將逐漸加大美妝業務佔比,並通過差異化提升個護業務盈利性。換言之,上海家化會主動捨棄低毛利、低利潤、低品牌溢價的品類業務。 

上海家化的這一調整,在2023年已經開始逐步推進。針對該調整,上海家化坦言,雖然在短期內會給公司帶來收入方面的壓力,但對公司整體的經營質量將帶來持續性的提升。 

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家化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實現11.18%的增長,達到2.56億元。但公司的營收規模仍舊沒能改善下滑的態勢,同比減少3.76%降至19.05億元。

有分析認爲,上海家化此番換帥,或與公司近來業績表現平平有關。作爲上市公司的掌舵者,公司的一把手通常需要對公司的業績負責。而在職業經理人被任命爲公司掌舵者的上市公司中,主帥因業績不及預期被換下也是行業內不足爲奇的事情。 

迎來新主帥的上海家化,還能否重新奪回中國“美妝老大”的稱號?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雷達Finance”(ID:leidaplus),作者:X編輯,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