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瑞穎):“炎黃子孫,我們從小喊到大,從小學到大,到這裏纔有真正的感受。”第一次來山西,也是第一次在炎帝故里參加拜祖活動的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表示,來到炎帝故里讓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炎黃子孫。

5月15日,“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甲辰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交流系列活動在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舉行。在莊嚴肅穆的炎帝陵前,現場民衆以傳統儀規拜祭華夏始祖,感念神農炎帝豐功偉績,祈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甲辰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交流系列活動5月15日在高平市舉行。(陳子健 攝)

作爲華夏始祖,神農炎帝歷史遺存豐厚,祭祀活動源遠流長,擁有完整的炎帝文化體系。在“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的活動現場,民衆們通過盛世鐘鼓、恭啓聖門、敬獻花籃、淨手上香、恭讀拜文、行施拜禮、敬十獻禮、敬獻佾舞、祈福中華九項儀程,拜祭始祖。

臺灣學生楊絜淇被祭拜儀式現場氣氛深深震撼。此次,楊絜淇是跟隨學校老師和同學一起來到高平進行兩岸青年交流的。楊絜淇用“蠻震撼的”四個字形容了她當下的心情。她說:“第一次看到炎帝陵宏偉的宮廟建築,很像古裝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場景。”

祭拜儀式結束後,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是來拜祖宗的,我就是炎黃子孫。”黃智賢說,臺灣有很多神農大帝廟、炎帝廟,普通民衆會到廟裏祈求家人健康平安。炎帝文化與臺灣同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祭拜炎帝的過程中,黃智賢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就是炎黃子孫,內心深處“缺的那一角就全部連上了”。對於有不少臺灣青少年專程來到山西參與此次交流活動,讓臺灣青少年瞭解自己的根,黃智賢認爲很有必要。“我從小讀《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而現在臺灣40歲以下的民衆,他們讀的歷史第一課是臺灣歷史,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從哪裏來。”黃智賢說。

祭拜儀式結束後,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接受記者採訪。(王瑞穎 攝)

“因爲都是炎黃子孫,像回家的感覺”,第二次參加拜祭炎帝活動的臺胞鍾信榮說。40年前,臺灣屏東興建“五穀宮”,家住附近的鐘信榮經常去廟裏爲家人祈福,因此與炎帝文化結緣。他說:“兩岸同根同源,我們的祖先在這裏,回到這裏讓我感到很親切。”除了表達自己願意經常來大陸,鍾信榮還希望可以帶領更多沒有來過大陸的人一起來。他說:“讓一些沒來過的人感受了解一下中華文化,回到這裏,感覺自己真正就是中國人。”

陸配戴婕涵20年前從湖南嫁到臺南後第一次回到祖國大陸。她一邊感慨於大陸這些年變化之大,一邊說:“以前都是通過電視節目瞭解炎帝文化,這次來到現場,盛大的儀式場面令我非常震撼,身爲中國人我感到很驕傲。”

一場盛大的拜祖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我是炎黃子孫”的信念卻被烙印在每位中華兒女的DNA裏。就像多位與會臺胞所說的那樣:“不會忘祖,因爲我們的祖先就是從這邊過去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