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分析公司標普全球4月初發布報告稱,印尼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爲54.2,較前一月上升1.5點,爲2021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而且,該指數自2021年9月起就持續保持在50的榮枯線之上,標誌着印尼製造業已連續31個月處於擴張狀態。

印尼經濟統籌部部長艾爾朗加·哈爾塔託表示,這表明外界對印尼經濟的韌性和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印尼企業界也預計,旺盛的國內需求將帶動印尼製造業2024年繼續處於擴張區間。

從外部講,伴隨着“一帶一路”倡議在印尼持續推進,五菱汽車、青山鋼鐵、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深耕印尼市場,使印尼的製造業發展更加動力澎湃,步履鏗鏘。

1

製造業增長動力強勁

2022年2月15日,時任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在印尼西爪哇省加拉璜縣的豐田汽車裝配廠主持印尼向澳大利亞汽車出口啓運儀式。隨着佐科舞動發車旗,滿載600輛豐田Fortuner汽車的重卡緩緩駛離廠區,這是印尼首次向澳大利亞出口汽車。

佐科在儀式上激動地說,印尼製造汽車出口澳大利亞證明印尼擁有生產高質量汽車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印尼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報道可謂鋪天蓋地,稱這是印尼的自豪時刻,印尼向發達的澳大利亞出口“印尼製造”創造了歷史。

產銷兩旺的汽車業是印尼製造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着印尼“工業4.0”計劃的落實,印尼製造業不斷“提質增效”,邁步進入製造業大國行列。

製造業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其發展水平與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息息相關。在印尼,製造業是該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同其他製造業大國的發展路徑不同,印尼製造業發展經歷了起步、崛起、衰微、振興的階段。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依託“雁行模式”,印尼主動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製造業快速崛起,推動了經濟高速發展,印尼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並稱亞洲“四小虎”。早在1983年,印尼就研製成功了渦槳支線運輸機CN-235,體型更大的N-250客機在1995年試飛成功,印尼製造業實力可見一斑。

但好景不長,突如其來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印尼經濟造成最爲嚴重、持續時間也最長的衝擊,打斷了印尼的工業化進程,印尼製造業遭受重創,經濟也斷崖式下滑。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印尼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持續下降,製造業僱用人數顯著減少,其製造的產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逐漸降低,出口比重亦不斷下滑,出現了“早熟型去工業化”現象。

印尼政府注意到“去工業化”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陸續出臺產業政策支持製造業發展。2004年,印尼政府的《2005-2025年國家長期發展規劃》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製造業並讓製造業成爲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同時制定了4個五年期的製造業發展規劃。

2014年上臺的佐科於2018年4月推出“工業4.0”路線圖,將食品飲料產業、汽車產業、電子產業、紡織產業和化工產業作爲先導產業,鼓勵用新技術和創新來改造製造業,旨在將印尼打造成爲全球領先的製造中心,助力印尼實現在2045年建國百年時成爲發達經濟體的願景。

經過20年的政策扶持與持續發展,印尼製造業如今門類齊全且頗具規模,不僅成爲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疫情後印尼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源泉。

當前印尼製造業持續保持擴張態勢,增長動力強勁。印尼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印尼製造業同比增長4.64%,貢獻了印尼GDP的18.67%,高於2022年的18.34%。印尼製造業對GDP的貢獻率不僅高於經合組織(OECD)和全球平均水平,更將印度、巴西、菲律賓等新興經濟體甩在身後。

印尼製造業在提供衆多就業崗位的同時,也成爲出口創匯的中堅力量。2022年,印尼製造業吸引就業人口1900多萬,成爲吸收勞動力最多的行業之一,印尼政府預計2024年製造業將僱用超過2000萬勞動力。印尼工業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印尼製造業出口1869.8億美元,佔總出口額2588.2億美元的72.24%。

印尼工業部長阿古斯·古米旺在今年2月工業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聯合國統計司數據,2021年印尼製造業增加值爲2280億美元,佔全球製造業增加值總額的1.46%,高於加拿大、土耳其、愛爾蘭、巴西、西班牙、瑞士、泰國和波蘭等多個國家。

2

“蜜與奶之地”

印尼製造業高速發展依託的是國內豐富的自然資源、快速成長的經濟、龐大的內需市場以及充足且價格低廉的勞動力。另外,優越的地理位置、政府對製造業的大力支持、營商環境的改善、外資的不斷湧入等,也推動了印尼製造業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印尼地處熱帶,國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是棕櫚油、橡膠、煤炭、天然氣等大宗商品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它們爲印尼製造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資和能源基礎。印尼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更是全球綠色能源轉型關鍵金屬鎳的最大資源國和生產國之一,堪稱熱帶地區的“蜜與奶之地”。

爲避免陷入“資源詛咒”困境,印尼近10年來實施資源“下游化”政策,禁止原礦出口,鼓勵礦產資源的本地冶煉和加工。憑藉“家裏有礦”,佐科還希望通過立足鎳、鈷等關鍵礦產,將印尼打造成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的一個核心環節。

與其他製造業大國的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不同,印尼製造業主要由國內市場的高需求推動。強勁的經濟增長和旺盛的國內消費爲製造業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除了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拖累的2020年和2021年,2008年以來印尼GDP增速一直保持在大約5%的水平。高速增長的經濟帶來中產階層不斷壯大,到2030年印尼中產人羣預計將新增7500萬人,這將推動印尼國內消費市場持續擴大。

印尼目前約有2.75億人口,平均年齡爲29.7歲,年輕的人口結構爲製造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印尼還是東南亞勞動力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不僅遠低於中國,也低於同爲東盟成員的越南。印尼政府當前正持續推行職業技能改善和強化政策,這些舉措正有效提升印尼勞動力的技能水平,不斷優化勞動力素質,提升勞動生產率水平。

印尼橫跨太平洋、印度洋,連接亞洲、大洋洲,扼守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龍目海峽等重要的國際貿易航道,地理位置優越,這也使印尼成爲中國-東盟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東盟-印度自貿區、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自貿區的重要成員,貿易和關稅壁壘的降低將進一步推動印尼製造業的成長。

過去10年,印尼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進展顯著。總部位於華盛頓的非營利組織、國際研究及評級機構“世界正義工程”發佈的2023年法治指數顯示,在全球142個國家中,印尼排名第66位,排在印度、巴西、泰國等之前,甚至優於經合組織國家匈牙利。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佈的《2023年世界競爭力報告》中,印尼2023年的全球競爭力排名爲34位,位列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發達國家之前。企業註冊流程的簡化、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外資友好政策,使得印尼製造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當前,全球製造業正經歷深刻變革,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格局不斷向分散化、多元化、本土化的方向加速調整和重塑。憑藉以上優勢,印尼正日益成爲全球製造業企業生產基地多元化的重要選擇之一。

3

短板猶存

業內人士看到,印尼製造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仍面臨一些不足。

首先是基礎設施薄弱。印尼爲羣島國家,國土分散在大洋上,特別是爪哇島以外地區的基礎設施嚴重落後,導致印尼的物流成本高於很多發展中國家。儘管印尼的基礎設施短板在最近10年中有所改善,但並未跟上經濟增長的步伐。

其次,印尼2023年據統計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佔其總人口的6%,在先進機械操作、工業自動化和質量控制等領域需要更多熟練工人,可用高技能勞動力無法滿足行業需求。

此外,印尼某些政策和法規的多變,以及存在腐敗也給企業經營帶來不確定性。

短期來看,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市場需求不旺,抑制了對製造業的產品需求,給印尼出口導向型製造企業的發展帶來衝擊。行業人士建議,印尼政府在擴大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也要不斷挖掘海外需求,開闢新的出口市場,出臺更多製造業友好政策增強企業信心。

4

中國企業助攻

印尼政府的製造業振興計劃和發展潛力爲中國製造業企業出海印尼帶來了機遇。過去10年,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引領下,中國企業開啓了對印尼製造業投資的熱潮,對印尼製造業發展形成有效助攻。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公佈的數據顯示,10年來,中國對印尼投資持續擴大,已成爲印尼第二大外資來源地。2022年,中國在印尼各領域直接投資達到215億美元,佔印尼吸引外資總額的四分之一。

印尼豐富的資源、充足的勞動力和中國先進的技術、資金優勢充分結合,中國優勢製造業產能走進印尼,賦能印尼,一系列豐碩成果應運而生。

比如,青山集團在印尼蘇拉威西島投資建成了全球產業鏈最長的鎳鐵和不鏽鋼生產基地,讓印尼在2021年就以84萬噸的產量超越中國成爲全球第一鎳鐵生產國,從單一的鎳礦出口國正式轉變爲在國際鎳冶煉品市場上舉足輕重的供應國。2023年,印尼更是躍升爲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不鏽鋼生產國,年產能約600萬噸,改變了全球不鏽鋼供應格局。

中國企業讓印尼鋼鐵製造業“換了人間”,也助力印尼整個國家擺脫了“資源詛咒”的困境。

在新能源電池方面,以力勤、華友爲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材料企業,以寧德時代、龍蟠科技爲代表的鋰電池企業,以比亞迪、五菱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紛紛出海印尼,大手筆投資建廠,爲印尼成爲全球電動汽車生產國奠定了基礎。

去年10月,中國與印尼“一帶一路”合作標誌性工程雅萬高鐵正式通車,將雅加達至萬隆的行程縮短至僅40分鐘,不僅極大便利了兩地間的人員往來,還在雅加達和萬隆之間形成雅萬高鐵經濟走廊,加速印尼城市間生產要素流動聚集,促進當地冶煉、製造、基建、電力、電子、服務、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

雅萬高鐵兩側,五菱汽車、蒙牛、海爾、創維、三一重工等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工廠雨後春筍般紛紛竣工、投產,爲兩國的製造業合作添磚加瓦。去年11月,雅萬高鐵西側5公里的芝拉塔光伏電站正式併網,該電站由中方設計、承建,是東南亞最大的漂浮光伏項目,爲雅萬高鐵經濟走廊的製造業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動力。

對印尼來說,中國製造業企業的投資建廠可以帶來先進的技術與生產力,爲印尼培育熟練勞動力,將印尼的資源優勢轉化爲生產優勢。中國與印尼在製造業領域的合作有力促進了印尼的產業結構升級,並將不斷提升印尼在區域和全球生產價值鏈中的地位。

欄目主編:秦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