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杜燕飛)“數字金融最終是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新技術、新場景、新變化對傳統金融業務提出了新要求。”在近日舉辦的“2024數雲原力大會 新動力數字金融論壇”上,參會嘉賓表示,在不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的前提下,要推動網絡化、智能化金融業務與生產生活場景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與數字時代相適應的金融服務能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現階段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將金融“五大文章”與新質生產力進行連接,全面推動金融業提質增效,助力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客觀看,我國金融數字化轉型尚未進入高層次的智能化階段,需要深入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也要從需求側提升產業的數字化程度,更好來實現產融數字化互動,與生產生活場景深度融合。

“我們要進一步鼓勵民營企業創新與發展,給予更大的市場空間;從監管機制上平衡好創新與風險的關係;加快產業數字化進程,實現互聯互通,安全可控。”李揚說。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表示,金融科技發展與銀行貸款業務轉型,是觀察金融科技運用的一個視角,金融科技正在推動信用貸款發展中發揮着關鍵作用。

屠光紹建議,要更加註重運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重點發展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這是薄弱環節;加大力度推動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擴大信用貸款供給主體;銀行貸款方式轉型還需優化行業生態。

“數據資產的積累是體現數字化與信息化差異的關鍵,數據資產可視爲數字時代的新型‘財富’。”神州控股董事局主席、神州信息董事長、神州數碼集團董事長郭爲表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備受關注,關鍵在於其可以實現數據“永動機式”的自動生成。對金融機構而言,數據資產不僅體現在風險防控、營銷、財富管理等業務領域,值得關注的是數據資產的影響擴散到了市值領域。

如何平衡發展與安全的關係,也是參會嘉賓關注的重點。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許認爲,數、雲、智與金融科技安全高質量發展關係密切。大數據、雲服務和智能化,是當前金融科技安全高質量發展的三個關鍵問題。其中,金融智能化是發展的趨勢,大數據和雲服務是發展的重要支撐。

周道許建議,對金融數據分類分級和相關安全管理工作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加快自主創新金融雲服務的建設工作;在金融智能方面要細分技術安全和合規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