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阜阳日报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汪文婕 通讯员 孟原春)5月13日至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绿色转型,节能攻坚”。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以来,我市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去年,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综合能源托管服务项目启动,由专业公司提供节能技术,建设软件系统,并承接医院机电运维服务,通过“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平台+运营”服务理念,提升医院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据测算,托管期内每年医院可节约能耗费用207.74万元,节约标准煤678吨,节能率达10.45%。

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只是我市推进节能降碳工作的措施之一。

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加装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厂区空余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我市聚焦重点用能企业,加强能耗监测预警和调度管理,对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等价值)以上的14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一企一策”节能减煤降碳诊断。2023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同比下降9.3%,居全省第一。安徽中烟阜阳卷烟厂探索创建的工厂节能降碳综合管控模式入选2023年安徽省十大低碳应用场景。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2023年,我市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并网498.9万千瓦,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61.2%。今年一季度,全市“四上”企业新型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7.3%。

在建筑领域,2023年全市绿色建筑竣工面积1544.14万平方米,占新建民用建筑竣工面积的99.45%,绿色建筑建设体量占比稳步增长,建筑节能标准、技术深入应用。2023年,我市共有10项工程获评省级“绿色工地”试点项目。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市鼓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增或更新公务用车时优先购置新能源汽车,加快公交、出租、邮政、物流、市政、环卫、园林、驾考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化,加快氢能公交车、冷链物流车等示范项目建设,推进燃料电池在环卫车、公交、市政用车、重卡、氢能船舶、景交用车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