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徐曼曼)过去一年,宏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明显提升。如何在变局中寻求新的突破,成为摆在上市银行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近日,在安永发布的第17份中国上市银行年度分析报告《中国上市银行2023年回顾及未来展望》(以下简称《报告》)中,系统展现了上市银行加快转型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成效。《报告》通过分析58家内地上市银行2023年度的经营业绩、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最新变化,概括出过去一年上市公司的应变之道,即以“稳”应变、以“实”应变、以“善”应变、以“慎”应变、以“智”应变。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从《报告》来看,上市银行对于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有了更清晰的脉络。“2023年,上市银行加大对科技企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与此同时,上市银行还积极践行金融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受访者供图

忻怡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回升向好,上市银行将面临更多机遇,但不确定性和挑战犹存。上市银行需秉承长期主义,坚守主责主业,稳妥处理好“功能性”与“营利性”“规模”与“效益”“防风险”与“促发展”之间关系,统筹兼顾长短期经营目标,在稳健经营中谋转型,在主动转型中谋发展,用数智转型积蓄发展势能,用特色金融服务陪伴客户成长,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价值,在金融强国道路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以“稳”应变 上市银行总体净利润维持正增长

《报告》指出,2023年,上市银行通过降本增效、加强风险防控降低信贷成本,仍实现了利润的正增长。上市银行2023年净利润合计人民币21690.47亿元,同比增长1.43%;营业费用同比增长2.17%,增速较上年下降2.22个百分点;信贷成本同比下降8个基点至0.76%,利润表中计提的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82%。其中,不同类型银行的经营业绩分化明显,相比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受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需要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增强韧性。

忻怡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金融环境,国内上市银行积极迎变应变,坚持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秉持金融向善的理念,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运营管理效能,审慎经营,统筹发展与安全,稳中求进,从而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

如何用金融活水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问题”,这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现,也是银行自身业务转型发展的需要。《报告》称,2023年,上市银行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聚焦主责主业,优化金融供给,为实体经济注入勃勃生机。

忻怡结合《报告》指出,2023年上市银行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亮点。例如,2023年末上市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71%,增速较2022年上升了0.64个百分点;进一步拓展养老金产品种类和数量,满足居民养老财富需求。与此同时,上市银行积极践行金融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2023年有49家上市银行披露了绿色贷款情况,年末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29%,显著快于贷款整体增速;有51家上市银行披露了普惠型贷款情况,贷款余额合计同比增长28.4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市场业务发展较好。上市银行把握住金融市场变化机会,实现了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汇兑收益等在内的其他营业收入快速增加,2023年其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75%,增速较上年提升57.24个百分点。

拥抱新质生产力 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金融机构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上市银行如何精准赋能?

在忻怡看来,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配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从上市银行角度来看,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都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

《报告》对此指出,上市银行不断向“新”而行,切实加大对科技企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末,上市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71%。与此同时,持续减费让利主动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23年度上市银行贷款收益率较2022年下降0.26个百分点。

她分析称,在总体战略上,上市银行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具体措施上,针对科技企业强专业、轻资产、少抵押、高成长、快迭代、高风险等特点,上市银行研发专属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此外,上市银行提升智能风控水平,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科技金融的业务拓展力度;第三,针对科技企业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上市银行建立总分支联动的多层次专营体制;第四,上市银行持续加大科技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忻怡强调,上市银行应主动融入科技强国建设,聚焦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融智、融信需求,从运营模式、机制、产品、场景等维度着手,构建科创服务生态,纾解科技企业融资增信的堵点难点,着力提升信贷便利度和服务效率。

加速数智化转型 科技投入稳步增长

对于银行业来说,拥抱“新质生产力”,除了助力科创企业融资发展等外,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围绕线上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全面推动客户、渠道、业务、产品、管理的数字化重塑,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也是题中之义。

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上市银行的科技投入逐步进入平稳增长期,更加注重科技与业务融合及转型带来的更高质效。《报告》显示,2023 年,25 家上市银行披露了科技投入金额,合计人民币 1,970.12 亿元;27 家上市银行披露了金融科技/信息科技人员数量,相关科技人员合计超 14.4 万人。根据最近三年均披露了金融科技人员数量的 25 家上市银行数据计算,科技人员数量占比持续上升,2021 年的 5.04%上升至 2023 年的 5.98%。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兴起,银行业对大模型的关注度增强,越来越多的上市银行布局大模型技术,在基础能力建设和业务场景搭建方面取得突破,由“数字化转型”迈向“数智化转型”。

忻怡建议,上市银行可以通过深化数智化转型、打造新型数字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不仅要选择契合自身资源禀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路径,还要优化组织架构,打通科技创新到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将人才培养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对于部分中小银行而言,可考虑组建联盟,实现能力共建、成本共担机制。而在业务场景方面,银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科技应用,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拓智能投研、智能客服、智能风控、辅助编码、自动化报表生成等场景,从而提升营销水平、运营效率、服务能力、研发效能。

可以预见,上市银行对大模型技术的探索和实践将进一步革新现有产品服务、业务流程、运营方式乃至商业模式,为银行业的转型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不过,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数据隐私和安全、模型的可解释性、预测的准确性以及伦理法律保护等。忻怡指出,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前瞻性地评估转型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预测的准确性、科技外包以及伦理道德风险等。

坚持审慎经营 守牢风险底线

《报告》指出,2023 年,上市银行坚持审慎经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提升智能化风控水平,资产质量保持稳定。2023 年末,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人民币 21,600.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币 1,490.95亿元,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从 2022 年末的 1.33%下降至 1.29%,其中对公房地产行业贷款加权平均不良率同比上升 0.26 个百分点至 3.80%;加权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40.10%,较 2022 年末上升 2.39 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 15.80%,与上年持平。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忻怡表示,上市银行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近期监管部门多次发声,鼓励金融机构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合理展期和置换,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务。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同时,银行应大力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偿债资金来源,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在防范房地产风险方面,忻怡进一步指出,上市银行一是强化风险管理,坚决执行房地产贷款封闭管理要求,切实做好项目风险管控,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推动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聚焦优质企业、优质区域、优质项目,以及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工作会议指出,要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全面强化“五大监管”、统筹做好“五篇大文章”等。忻怡表示,上市银行应建立一套与自身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