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野馬財經 

1人涉嫌敲詐勒索,5人涉嫌貪污......

雲南白藥原董事長王明輝突然辭去所有職務的謎團,在一年之後逐漸被揭開。

近日,《經濟觀察報》名記李微敖獨家報道稱,雲南白藥爆發“窩案”,公司原董事長王明輝、原首席銷售官、高級副總裁王錦、原首席運營官、高級副總裁、財務總監尹品耀、原首席人力資源官餘娟和原副總裁楊昌紅等五人正在接受調查。此外,福建的知名富豪、新華都(002264.SZ)實控人、雲南白藥董事、原聯席董事長陳發樹也失聯了。

不過,雲南白藥曾對《魯中晨報》回應,公司沒有收到過任何這方面的信息,上市公司都是按照法律、法規進行信息披露的。

離任前,王明輝一直被看作是雲南白藥的“靈魂人物”。在職24年間,他創造性地將白藥概念運用到創可貼和牙膏等產品,使雲南白藥從一家傳統中藥企業,成功轉型爲市值近千億的大健康領軍企業。

去年3月,王明輝突然請辭,一時間外界對此充滿疑惑。原本王明輝第十屆董事長任期應到2025年11月,誰料想上任僅四個月,王明輝就以“個人原因”請辭所有職務。

與王明輝同月因個人原因請辭的,還有公司“銷售一姐”王錦。此外,2024年2月,雲南白藥原首席運營官、高級副總裁尹品耀以及首席人力資源官餘娟也先後因爲個人原因辭職。

野馬財經梳理發現,王錦、尹品耀、餘娟以及同被調查的雲南白藥原副總裁楊昌紅,全部與王明輝共事多年,是其左膀右臂。在進入雲南白藥前,王錦曾是掌管昆明製藥廠南方市場的銷售總經理,是當時在昆藥主抓銷售的王明輝下屬。而尹品耀在2000年被王明輝挖入雲南白藥前,同樣有在昆藥共事的經歷。雲南白藥收購萬隆控股集團後,尹品耀還與王明輝共同擔任萬隆控股集團執行董事。

在雲南白藥共事超20年的幾位高管,離職前已然是雲南白藥元老級的人物。Wind數據顯示,2021年高管年薪,王明輝1053.6萬元、王錦1052.3萬元、尹品耀1053.9萬元、餘娟338.5萬元、楊昌紅825.7萬元……他們一同坐擁鉅額年薪,一同被調查,分在雲南曲靖、西雙版納等數個地方辦理。

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樓塌了。風波中的雲南白藥,自貪腐窩案事件發生後,市值一度蒸發超60億元。截至5月17日,報收55.31元/股,市值987億元。

風暴眼中的“中藥一哥”,雲南白藥,到底發生了什麼?

陳發樹“混改”入局

王明輝執掌雲南白藥24年,在任期間,參與並主導了“混改”與收購上海醫藥股權兩個重大資本運作項目。

其長江商學院同學——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福建前首富陳發樹,在“混改”之際,入股雲南白藥。陳發樹持有的新華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雲南白藥除“老東家”雲南省國資外(持股25.02%),持股24.25%的第二大股東。

陳發樹是趁2009年紅塔集團聚焦主業的機會,掏了22億元接盤了其持有的雲南白藥12.32%的股票入局。但由於紅塔方面有反對的聲音,遲遲未能過戶。隨後,陳發樹和紅塔集團打起了官司,又陸續從二級市場買入3.34%的雲南白藥股票。

2016年至2017年,雲南白藥啓動“混改”,陳發樹豪擲253.7億元,持有云南白藥控股股東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45%的股權。先後擔任雲南白藥董事、聯席董事長等職務;陳發樹的兒子陳焱輝(85後)也擔任雲南白藥董事,年薪113.09萬元。

陳發樹在雲南白藥收購萬隆控股一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2017年4月,雲南白藥旗下清逸堂與萬隆控股共同在中國香港建立合營公司;陳發樹作爲清逸堂的股東之一,持有清逸堂25%的股份。同年9月,通過吸收合併資本運作,雲南白藥持有萬隆控股29.59%股份,成爲其第一大股東。

緣何收購萬隆控股?雲南白藥解釋爲——“提升國際化水平,進軍工業大麻業務”。

財報顯示,萬隆控股爲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公司主要業務爲投資控股,主要從事放債業務、貨品及商品以及大麻二酚(CBD)萃取物貿易業務。

大麻二酚(CBD)是最著名的大麻素之一,研究表明,CBD具有潛在的治療價值,可以用來減少炎症、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某些精神疾病,並減少癲癇發作,還具有抗氧化能力。

但在國內,2021年5月,國家藥監局發佈《化妝品禁用原料目錄》,明令禁止使用大麻二酚。

在國內工業大麻提取物下游市場“夭折”的情況下,王明輝曾在業績會上向投資者解釋稱:“公司對工業大麻的定位,是面向海外市場,主要是聚焦醫用、藥用方面。”

2021年11月,雲南白藥以白藥香港爲要約人,繼續要約收購萬隆控股股份,交易對價0.285港元/股,總計約12.78億港元。而在該次交易之前,雲南白藥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萬隆控股30.46%的股份。在白藥香港發出要約後,2022年1月獲得萬隆控股48.11%股份的“接納股份”。如此一來,雲南白藥方面持股佔万隆控股的78.56%。

這使得公衆持股降至21.44%,不符合最低公衆持股25%的規定。

此後,新華長城集團通過定向增發的形式,增加了公衆持股量,提高至25.5%,雲南白藥收購事項才終於達到合規要求。

大費周折收購的萬隆控股,並未給雲南白藥帶來有關工業大麻的大額收入。反倒讓雲南白藥損失超11億元。

2023年3月,雲南白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爲5.79億元,主要爲要約收購萬隆控股產生的商譽減值;因萬隆控股部分借款人違約,雲南白藥還計提萬隆控股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5.3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雲南白藥發起全面要約收購時,工業大麻業務並不是萬隆控股的主要業務。萬隆控股的主營業務佔比爲貨物和92.6%的商品貿易、7.2%放債以及0.2%的大麻二酚(CBD)萃取物貿易。儘管雲南白藥佈局工業大麻多年,相關產品仍難尋蹤影。

虧損11億元收購萬隆控股,則被《每日經濟新聞》質疑,王明輝、陳發樹遭調查與此有關,甚至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此外,雲南白藥近年四處“撒幣”的投資策略,也被認爲與王明輝長江商學院同學——“股神”陳發樹擔任董事、聯席董事長有關。其中大額投資就包括:對伊利股份投資8.9億元;對恆瑞醫藥投資4.3億元;對小米集團投資16.3億元。

收購“雲南白藥創可貼”

利益小團體“內訌”

王明輝遭調查、陳發樹“失聯”,最直接的原因竟然與小小的“雲南白藥創可貼”有關。

來源:pexels

2003年8月,昆明華立集團成立了一家做創可貼的公司,因爲經營不善尋找“接盤俠”,2004年底,雲南白藥投資100萬入股,持股5%。隨後,杭州六方科技出資889.63萬元、上海雲博生物公司出資635.45萬元,分別買下了昆明華立35%、25%的股權。

2007年,雲南白藥以2727.38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上述兩家公司合計60%股權。一買一賣之間,兩家公司背後的股東獲益1202.3萬元。

而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在兩家公司裏,王明輝持股34%、楊昌紅持股20%、尹品耀持股11.5%、王錦持股11.5%、餘娟持股11.5%、趙勇持股11.5%。除趙勇外,其餘5人也是此次遭調查的5位高管。

而趙勇也是“窩案”爆發的關鍵人物。趙勇簡歷顯示,其出生於1972年,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歷任上海雲南白藥透皮技術公司總經理助理、總經理、雲南白藥副總經理。趙勇一直負責的主要業務就是從昆明華立集團收購來的雲南白藥創可貼,原本也是王明輝極爲信賴的高管。

與王明輝蹊蹺提前離任類似,趙勇本應在2012年4月才任期結束,卻在2011年7月9日,“因工作變動”,提前辭職。

在陳發樹參與“混改”的關鍵時期,《經濟觀察報》報道,趙勇要求王明輝等高管兌現一筆500萬的“承包款”,並以舉報王明輝等人2007年通過收購公司股權獲益一事相威脅。王明輝等人原本拒絕了趙勇的要求,打算退回個人收益,並報警。但是陳發樹爲保證“混改”順利完成,拿出了部分資金,再加上王明輝等人拿出的個人收益,滿足了趙勇的這一訴求。

但在2023年以來的雲南省對雲南白藥原高管團隊的調查中,趙勇索要“承包款”的行爲,被認爲涉嫌敲詐勒索;而王明輝、楊昌紅、尹品耀、王錦、餘娟等人向雲南白藥溢價轉讓股權之事,則被認爲涉嫌貪污。由此東窗事發。

來源:罐頭圖庫

不過,變成雲南白藥全資子公司的白藥無錫,自2008年至2015年,給上市公司累計貢獻淨利潤超過1.92億元,“明星產品”雲南白藥創可貼佔止血類創可貼66%的市場份額。

“華爲系”高管入局

牙膏不如醫美香?

在王明輝離職後,雲南白藥董事長一職空缺近一年之久,期間一直由法定代表人、董事、首席執行官(總裁)董明代爲履行。

董明在2021年3月進入雲南白藥擔任首席執行官一職,並於2022年11月成爲雲南白藥法定代表人。在此之前,董明在華爲工作21年,擔任過華爲中國區副總裁等職位。

從華爲跳槽到雲南白藥的,不止董明一人。

2022年6月,在董明的舉薦下,馬加出任雲南白藥首席財務官(CFO)。在此之前,馬加是華爲中國區首席財務官,履歷中與董明多有重疊。

該職位在馬加就任前,空缺近5個月之久。消息人士稱,雲南白藥也是多方考察,才定下馬加爲其尋覓多時的高管人選。

此外,在董明“牽線”下,雲南白藥聘任趙英明擔任首席商務官、高級副總裁。趙英明曾服務過王府井百貨集團、茂業集團、京東集團等大型企業,來到雲南白藥前,在京東集團任副總裁。

“華爲系”出身的高管,接替王明輝提攜的“老臣”,開啓“新雲南白藥”時代。

在馬加入職雲南白藥僅一個月後,2022年7月,雲南白藥與華爲在福州簽訂《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在AI、藥物研發領域開展廣泛的交流和合作,包括但不限於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症、數據庫開發等。

用AI技術輔助藥物研發,是雲南白藥圍繞“1+4+1”戰略做發展的轉型方式之一。其中最後一個“1”即爲數字化技術,雲南白藥希望把包括以人工智能爲主的新技術引入到研發、經營等各個環節。這也是多位“華爲系”高管加入雲南白藥的原因之一。

業內分析,雲南白藥希望把自己的內部經營管理進行數字化提升,同時對外也想通過數字化進行突破口或者實現業績的增長點。

來源:罐頭圖庫

據瞭解,董明到雲南白藥是由王明輝提名的。在董明加入前,雲南白藥曾對其考察過很長時間。從華爲過來的人,主要負責的是新業務。

比如,董明負責的“醫美等新業務”,是雲南白藥在口腔與新零售之外,極爲看重的第二增長曲線。

隨着“顏值經濟”的發展,藥企跨界醫美賽道越來越頻繁。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醫美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在2030年有望達到1.3萬億元。另據艾瑞諮詢研究,非手術類醫美有望成爲主力。

而近年來,雲南白藥也盯上了“顏值經濟”。2018年12月,雲南白藥與北京工商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聯合組建了東亞肌膚健康研究中心……

2019年9月,雲南白藥與日本化妝品牌POLA合作開發植物護膚;

並與歐姆龍合作,2021年11月,發佈雲南白藥首款AI 肌膚個性化定製系統“MIS-UNIQ”,將AI智能應用在肌膚管理中;

2021年12月,雲南白藥宣佈向下屬公司雲臻增資5億元,大力進軍醫美領域。

雲臻公司將作爲雲南白藥醫美佈局的執行單位,計劃一年內在北京、上海開設8家醫療門診部機構。

然而,截至目前,僅上海和昆明有2家醫美診所云臻妮進入營業階段。在某點評網站上,僅有的幾條點評裏,有上海的消費者表示,該店開在一座小洋樓裏,環境不錯。另一位則稱,同項目價格約比市面上貴1.5倍,“服務是全上海最好的,價格也是全上海最貴的”。

目前該項目仍處於投入期,盈利時間還未可知。

來源:pexels

醫美市場魚龍混雜,雖有云南白藥金字招牌加持,又砸下5億元走高端醫美路線,被寄予厚望的雲臻公司能否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趟出一條路?

除了醫美診所,在5月份上海舉辦的中國品牌博覽會上,雲南白藥攜醫療器械品牌泰邦與美膚品牌採之汲的多款新品亮相,泰邦推出了熱敷蒸汽眼罩、泰邦運動衛士乳膏與噴霧,採之汲則推出了3款國潮護膚精華、面膜等。

雲南白藥創新的動作不少,但雷聲大雨點小。雖有醫藥品牌的優勢,可能否撬動醫美這塊大蛋糕,還需時間檢驗。

除了牙膏和創可貼,雲南白藥真的很需要接棒的“爆品”。

放眼市場,2023年,白雲山(600332.SH)、雲南白藥(000538.SZ)、片仔癀(600436.SH)分別實現營收752.75億元、391.11億元、100.58億元,淨利潤分別爲42.59億元、41.23億元和27.97億元。

不過,二級市場上卻呈現了截然相反的局面,營收爲三者榜首的白雲山成了最後一名,市值僅530億元,“老三”片仔癀則一躍成了老大,擁有1430億元的市值,雲南白藥爲987億元。

執掌雲南白藥24年,根深蒂固的“靈魂人物”落馬,一衆“老臣”出局,“華爲系”高管上位,新官是否能帶領雲南白藥重返“中藥一哥”的寶座,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