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東盟專線】廣西數字經濟規模超萬億元 力推與東盟數字互聯互通

中新社南寧5月17日電 (記者 黃豔梅)廣西壯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17日介紹,2023年,廣西數字經濟規模超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兩位數。廣西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加快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落地,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推動與東盟國家數字互聯互通。

2024年廣西互聯網大會當日在南寧舉辦,廣西壯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在會上發佈2023年度《廣西互聯網發展報告》。該報告顯示,2023年廣西數字經濟指數達92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廣西數字經濟企業數量爲1.71萬家,實現三年連續增長。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局長黃長慶介紹,目前,廣西實現邊境8縣口岸、互市貿易區等重要場景移動網絡和光纖網絡覆蓋,全區行政村5G、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達到100%。南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穩定運行,柳州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已服務9家企業開展跨國業務。

廣西持續完善中國—東盟信息港信息基礎設施平臺,建成面向東盟的廣西F根鏡像節點和國家域名頂級節點,“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投入運營。作爲廣西首個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中國—東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正式上線投入使用。

目前,廣西與泰國、老撾等9個東盟國家分別建立政府間“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發展中國—東盟技術轉移協作網絡成員2800餘家。中國—東盟跨境醫療合作平臺、跨境旅遊服務平臺、職業教育雲平臺建成使用,中國—東盟跨境地質災害北斗監測系統已在柬埔寨、老撾、泰國等7個境外國家進行示範應用。

作爲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廣西致力打造面向東盟的“數字絲綢之路”開放合作高地。當前,廣西正持續提升中國—東盟信息港基礎設施、信息共享、技術合作、經貿服務和人文交流五大平臺服務能級,推動數字開放合作。(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