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智元

把每一個產品發佈都改到谷歌前面的那一天,就是OpenAI對對手最大的respect。

現在,OpenAI和谷歌的互懟,已經是擺在明面上了。

兩天硝煙瀰漫的發佈會後,Sam Altman顯然對OpenAI壓過谷歌一頭的表現非常滿意。

就在剛剛,他在x上發文表示:「我努力不去過多思考我們的競爭對手,但我無法不去思考OpenAI和谷歌之間的美學差異。」言語之間,是按捺不住的得意。

下面附着的兩張發佈會現場圖,對比非常慘烈——

左邊的OpenAI,內景佈置雅緻而有格調,現場真人的實時演示,給人一種live的衝擊感。

而右邊的谷歌,發佈會舞臺離人羣非常遠,整個發佈會的視覺主題有一種十年前界面的過時感。

更別提長達兩小時的時長了,直接讓臺下觀衆睡倒一片。

這張照片,彷彿是對走入瓶頸的老牌大廠的某種隱喻

的確,一邊是穿着印着OpenAI logo衛衣、冷靜優雅地展示着產品效果的研究員,一邊是穿着誇張的四色袍子、全場跳躍着大喊「GOOGLE」的表演藝術家。

網友殘忍點評道:這就是1000億美元公司和2萬億美元公司的差異。

是的,谷歌發佈會大屏兩邊貼着的四色彩虹,還有瘋癲藝術家身上的袍子,都是代表着谷歌的標誌色。

點擊這個視頻,你會收穫來自老牌科技巨頭的驚喜。

話說回來,雖然嘴上那麼說,但Altman顯然對谷歌這個對手極爲在意。

有網友對此評價道:把每一個產品發佈都改到谷歌前面的那一天,就是OpenAI對對手最大的respect。

而谷歌大腦的研究工程師則po文暗諷Altman:一方面不想競爭對手,一方面所有的發佈都和對手保持同步,你可真是太「茶」了。

網友在線還原Altman真實內心——

Google VS OpenAI

劈柴哥接受採訪,每一句都是OpenAI

自家發佈會被OpenAI搶跑之後,劈柴在I/O大會現場接受採訪媒體時,也不得不直面記者的炮火——

幾乎所有問題,都直接跟OpenAI相關,一個比一個尖銳,好好的採訪直接成了對攻。

「你們的演示不錯,什麼時候發佈產品呢?OpenAI昨天已經搞定了,對吧?」

「不是,他們也沒發佈,只是個演示而已啊。我們做產品經驗很豐富,我們知道啥時候能把產品搞好。」

「有人說,谷歌的優勢是數據,但並非數量,而是在質量。您怎麼看OpenAI偷你們數據的事呢?」

「那得問他們,我們的用戶協議都寫清楚了,我們會搞定的。」

谷歌和OpenAI的語音助手有何不同?

從這次發佈會的現場效果,也可以清晰看出谷歌和OpenAI在語音助手路線上的差異。

GPT-4o加持的AI語音助手,更加情感豐富,直接還原了《Her》中的Samantha,現場展示的幽默和害羞等特質,讓它更像個人類。

而谷歌介紹Astra時,用的最多的詞就是「助理」,這就明確顯示了谷歌對於語音助手的定位。

顯然,在AI助手這方面,OpenAI的嘗試更大膽,谷歌則更謹慎。

谷歌的態度,此前也有跡可循。此前它就一直在有意遠離「Her」型的AI。

上個月,Google DeepMind的研究人員發佈了一篇論文,詳細闡述了擬人化人工智能的潛在弊端,稱這類助手可能會重新定義「人類」和「其他」之間的界限。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404.14068

而這,就可能會導致一些危害。例如用戶會將重要的決策交給AI,向AI透露敏感信息,或者在情感上過度依賴AI等等。

這樣的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畢竟,《Her》中描述的並不是一個happy ending,更像是一個反烏托邦的未來。

顯然,這個問題,並不在銳意進取的OpenAI的考慮範圍之內。

至少從呈現效果上,GPT-4o的現場演示讓OpenAI直接「暴殺」,而谷歌Projetct Astra則一如既往的是提前錄好的demo。

論谷歌AI大會的好與壞:OpenAI給谷歌上壓力了

從時長上來說,OpenAI的26分鐘發佈會,大概只是谷歌12道開胃菜中的一道。

而谷歌冗長繁雜的發佈會內容,給人這樣一種感覺:它大概是自覺在模型上追不上OpenAI了,所以乾脆以量取勝,把AI融進自己的一攬子產品內。

的確,關於如何將AI進一步集成到搜索中,谷歌有着更復雜的研究和規劃。

除了Veo視頻工具和Astra多模態AI助手外,谷歌所有現有產品都會得到AI的注入,包括Google Docs、Gmail和 Chrome。

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功能:Android手機詐騙電話檢測工具,可以實時警告我們電話另一端的人是否是騙子

整體來說,谷歌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樣子非常有信心,不再是那個在22年底、23年初着急忙慌地追趕OpenAI的谷歌了。

大家都記得,曾經OpenAI發佈ChatGPT的幾周乃至幾個月內,谷歌手忙腳亂地整理着自己的AI業務,樣子十分狼狽。

這家大科技公司如今在AI領域是否處於劣勢?過幾周,等蘋果的發佈會開完,或許我們就有答案了。

ChatGPT桌面殺死谷歌搜索,進入後瀏覽器時代

ChatGPT桌面殺死谷歌搜索,進入後瀏覽器時代

兩場發佈會的硝煙散盡,給觀衆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大概就是全能多模態模型GPT-4o和通用AI智能體Astra的比拼了。

但其實,OpenAI這次顛覆谷歌的真正殺器,是它放出的ChatGPT桌面APP。

它有很大可能會挑戰谷歌的網絡主導地位,進而讓整個互聯網的形態發生顛覆。

ChatGPT桌面版,很快就會在MacOS和Windows上適用。通過這個程序,我們就能快速訪問ChatGPT了。

並且,你還可以選擇讓它「透視」你的屏幕,實現「看你所看」,還可以像使用ChatGPT一樣,和它實時語音交互。

直接上傳截圖,即可進行提問

桌面應用清晰地表明,OpenAI希望從瀏覽器轉向桌面。

很明顯,OpenAI在試圖發動一場革命,創造一種全新的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的方式。

這種新形式,完全超出了傳統瀏覽器的功能想象。瀏覽器,代表着舊的互聯網,網站的世界,谷歌的領域。

而從瀏覽器進入桌面,OpenAI邁出的這一小步,有可能是人機交互方式向前發展的一大步。OpenAI希望的,是完成一場「搜索革命」。

從此,我們將擁有一個可以爲用戶完成一切的助手,用戶需要什麼,只需大聲說出來。

Sam Altman在他關於GPT-4o的博客文章中明確表示:

對我來說,與計算機對話從來沒有感覺很自然,但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隨着我們增加個性化功能、訪問你的信息、協助你採取行動,我真的看到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未來,我們能夠利用計算機做比以往更多的事情。

與此同時,Altman在最新採訪中,更是大加讚賞GPT-4o爲其工作流帶來的意外之喜。

當你完全專注於工作時,只需將手機平放在桌面,無需切換窗口或谷歌搜索,就能直接向GPT-4o提問,並獲得即時回答,且不會影響你正在電腦上查看的內容。

ChatGPT桌面應用程序可以獲取訪問麥克風、攝像頭、文件、登錄信息以及用戶屏幕的權限,是「個人助手」的最佳位置。

有了這個「助手」,即使是智能手機用戶,也很難被谷歌和網絡所吸引。

在這種與計算機交互的新方式中,萬維網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充其量,它充當的是信息的提供者。

事實上,OpenAI將自己定位爲聊天機器人生態系統的看門人,它推出了「出版商優選計劃」,正在把選定的媒體機構發展成爲合作伙伴,美聯社、Axel Springer、金融時報、世界報等媒體已加入該計劃。

如果OpenAI 成功,那麼它對我們信息生態系統的市場影響力,將遠超今天的谷歌。

AI領域大V Allie K. Miller 對於GPT-4o加持的ChatGPT桌面應用,感到非常興奮。

「天啊,這簡直是個殺手功能!可以說,它基本上就是一個同事,可以與你從早到晚共享屏幕,還永不疲憊。我能想象人們開着它連續工作幾小時的樣子。」

GPT-4o,本質上已經是AGI?

而對於GPT-4o,衆多業界人士,也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英偉達高級科學家Jim Fan表示,顯然,OpenAI正在喫Character AI的午餐,外形幾乎100%重合,分銷渠道巨大。

這是一個轉向更感性、個性更強的AI的支點,而OpenAI過去似乎一直在極力壓制這一點。

開發者Benjamin De Kraker也對GPT-4o盛讚不已,並且表示,本質上來說,GPT-4o就是AGI。

如果大衆都將之視爲魔法,當作一個能聽、能說、能看、能推理的虛擬的「人」,除了AGI,你還能叫它什麼?

開發者Siqi Chen則對GPT-4o根據文字提示渲染3D物體的功能印象深刻。

他對此的評價是:「回想起來,這是迄今爲止最被低估了的OpenAI技術事件。」

總之,GPT-4o推出還不到一天,許多功能尚未與公衆見面。但從已經出現的熱烈反響來看,OpenAI已經觸動了人們的神經。

谷歌的反擊方式:重組,更多的重組

一艘尾大不掉的巨船,能怎樣調轉船頭調整策略,迎擊新生競爭者的衝擊?

在4月份,谷歌又做了一件它最喜歡的事情:重組。

時機並非巧合,畢竟谷歌在AI領域已經落後很久了。

對此,CEO劈柴重新設計了他的領導團隊,從而加快行動速度,促進業務中以往各自爲政的部門達成合作。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深入公司內部,提拔了一批資深員工和有經驗的領導者來管理谷歌的下一個時代。

但即便是已經精簡了不少,谷歌的管理層規模仍遠超同行——劈柴的直接下屬有18名之多。

谷歌AI領域的MVP

如今,對於谷歌來說,Demis Hassabis可能是最重要的那位。

自從Hassabis在2014年把DeepMind賣給谷歌之後,在過去的10年裏,都一直與這家公司保持着距離。

去年4月,劈柴爲對抗來自微軟和OpenAI的威脅,決定將DeepMind與Google Brain合併成一個擁有約2600名員工的超級團隊——Google DeepMind。

而Hassabis正是這個全新的「人工智能指揮中心」的負責人。

本週,Hassabis在谷歌I/O大會上的首次亮相,足以見得谷歌在AI上的決心。

回顧過去這段時間,Hassabis的權力一直在不斷膨脹。

在上月的重組中,包括構建機器學習模型、構建負責任的AI等等各類和AI相關的團隊,都被併入了Google DeepMind。

而這波操作只有一個目的——幫助Hassabis和Google DeepMind團隊更快地朝着AGI邁進。

顯然,這條路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順利。

一方面,DeepMind不得不放棄那些被認爲過於學術或者很難變成產品的項目。

另一方面,Brain和DeepMind必須放下長期以來的競爭。畢竟,這兩個團隊不僅在應該分享多少研究成果這種問題上產生過摩擦,而且甚至是到了相互屏蔽代碼的地步。

不過,在Hassabis的領導下,谷歌還是憑藉着強大的Gemini,在與OpenAI的競爭中扳回一城。

設備與服務SVP肩負重任

服務和硬件部門的合併表明,谷歌越來越重視諸如Pixel這類的硬件產品,尤其是希望抓住「AI on Android」這一關鍵機會。

劈柴在4月發佈的備忘錄中表示,這將爲谷歌提供一個「重塑未來十年的計算平臺的絕佳機會」。

根據內部文件,升任谷歌設備與服務高級副總裁的Rick Osterloh,手下有着近25000名員工,並坐擁公司最大的部門之一——與由高級副總裁Prabhakar Raghavan領導的谷歌搜索和廣告部門規模相當。

不過,很多員工都對Osterloh在硬件方面取得的進展表示失望。

一方面是搞砸了包括Fitbit和Stadia在內的各種產品,另一方面是Pixel在手機市場上幾乎毫無影響力。

好在,當蘋果試圖將AI功能加入iPhone時,擔負着語音助手這個重任的Siri十分拉跨。

而這便給了谷歌一個將AI和硬件結合成更具吸引力的產品的機會。

20年老將接管搜索領域

今年3月,谷歌曾任命了一位公司元老——Liz Reid,擔任生成式搜索業務(SGE)的負責人。

這項任命,顯然是該公司搜索團隊一次更大範圍的人事變動。

雖然Reid的任命,並沒近期其他公司人員變動得到更多關注,但她的晉升意義重大。

Reid將直接向廣告和搜索高級副總裁Raghavan彙報工作,將帶領着谷歌搜索完成重大的轉型。

本週的I/O活動上,谷歌宣佈將推出名爲「AI Overviews」的生成式AI搜索體驗。並介紹,今年年底將有超過10億人可以使用。

Reid是谷歌20年老員工。2003年入職,成爲Google Local工程師團隊的首批成員之一。

一直以來,她在谷歌工作一直專注於,如何向用戶呈現高質量和相關的信息。

據報道,2021年,Reid在谷歌搜索中承擔了更重要的角色,並開始專注於開發AI功能。

當時,谷歌還將負責搜索質量和排名的高級副總裁Cheenu Venkatachary提升至這一職位,這也是谷歌搜索未來對AI重視程度的另一個信號。

Venkatachary是加入谷歌負責AI工作的產品副總裁。

隨後,今年Pandu Nayak接替了Venkatachary一職,任命爲搜索團隊的首席科學家。他曾長期負責搜索排名和質量的業務。

隨着谷歌生成式AI搜索功能開始推出,Reid的團隊正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AI生成的垃圾郵件增加、原創內容的可見度下降,甚至就連公司的搖錢樹——搜索廣告,都陷入了動盪。

除了自身的挑戰,谷歌還面臨着來自Perplexity、OpenAI等強大對手的競爭。

他們已經開發出了,將搜索引擎集成到聊天機器人中的能力。而一直被曝出的OpenAI的搜索產品SearchGPT,也將在未來某個時間推出。

奧特曼曾談到,自己想要打造另一個「谷歌搜索」:

「谷歌搜索會向你展示10個鏈接,13個廣告,然後再是10個鏈接,這是找到信息的一種方式。但令我興奮的是,我們可以複製一個更好的『谷歌搜索』,也許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幫助人們找到、利用和綜合信息」。

不可否認,聊天機器人正在蠶食谷歌搜索主導地位,讓谷歌不得不處於被動的地位。

谷歌也在做出反擊。

外媒稱,I/O大會上推出的「AI Overviews」,是谷歌搜索服務自成立25年以來最大的變化。

谷歌強調,AI可以同時理解和回答十多個問題,這標誌着以人工智能爲中心的「搜索革命」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老牌公司vs硅谷新秀,這場對決,還會有更多好戲要看。

本文來源:新智元,原文標題:《發佈會對比慘烈,奧特曼發文暗諷谷歌!谷歌被曝瘋狂重組迎擊OpenA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