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初夏的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大辛庄街道果园村,溢出了缕缕果香。一座座温室大棚内,水果番茄、水果黄瓜等果蔬挂满了枝梢,各个圆润饱满、色泽诱人。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或采摘蔬果,或拍照留影,体验采摘的快乐和收获的甘甜。

事实上,果园村也遭遇过“成长的烦恼”。20世纪70年代,果园村因盛产苹果而得名,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苹果种植模式和单一的产业结构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难题。站在转型路口,果园村决定调整发展模式。“千万工程”这一生动教材,就成为破题探路的关键。经过多方研究和学习,该村决定打造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为引领的新兴产业示范村。

果园村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流转土地,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以蔬菜、花卉种植为主的大型特色果蔬花卉繁育基地,并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采用“村集体投资+村民股份合作+外来资本引进”的模式,形成了集现代农业示范、体验采摘、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康养健身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同时,引进中药材种植、无公害果蔬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12名,并与山西省农科院建立长期培训联系机制,多次邀请省市区有关专家进村讲课,传授果蔬、花卉种植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致力打造乡村富裕“孵化阵地”。目前,全村已建设全智能化连栋日光温室8000平方米,年产仙客来、海棠等花卉30余万盆;建成全钢架节能温室12座,用以种植草莓、水果番茄、水果黄瓜等绿色蔬菜。

如何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果园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着力点,从形式到内容、从组织到阵地、从制度到氛围,不断强化基层服务阵地。在约1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内,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矛盾调解室、妇女之家、青年之家、理论文化大讲堂、农民书屋、文体活动室等各类功能室一应俱全。还以“记住乡愁,留在根脉”为主题打造村史馆,记录果园村的发展变化和村民的幸福生活,引导全体村民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群众关心什么,就做什么。建设“兴禄家园”小区,200余户村民乔迁新居;建设校舍优美、师资优良的果园学校以及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鹏程幼儿园,让村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建设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定期为在此就餐活动的70岁以上老人进行医疗保健检查,托起了老年人“稳稳的幸福”,成为山西省“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中唯一的一个农村“老年友好型社区”示范村……近年来,果园村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的发展助力,更需要美好的人居环境。果园村以宜居宜业为出发点,抓住改善环境这个“牛鼻子”,拿出最大决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集体投资80余万元,建设了600多平方米的果园村环保驿站,打造垃圾分类微信平台,建立层级有序、标准明确、全域覆盖的人居环境治理单元格,聚焦村主干道路、边沟死角、农户庭院等区域,每天定时清运、分拣生活垃圾,并通过开展村庄清洁活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等举措,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从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到农房改造、绿化美化,果园村的美颜模式全面开启。大家纷纷感叹,“村里如今既有城市的整洁便利,又有田园的风光旖旎,日子自然越过越甜。”

起笔点墨,落笔成诗。一条和美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在果园村铺陈开来……

(来源:潞州区融媒体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