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初夏的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大辛莊街道果園村,溢出了縷縷果香。一座座溫室大棚內,水果番茄、水果黃瓜等果蔬掛滿了枝梢,各個圓潤飽滿、色澤誘人。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或採摘蔬果,或拍照留影,體驗採摘的快樂和收穫的甘甜。

事實上,果園村也遭遇過“成長的煩惱”。20世紀70年代,果園村因盛產蘋果而得名,但隨着時代發展,傳統的蘋果種植模式和單一的產業結構成爲制約鄉村發展的難題。站在轉型路口,果園村決定調整發展模式。“千萬工程”這一生動教材,就成爲破題探路的關鍵。經過多方研究和學習,該村決定打造以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特色產業爲引領的新興產業示範村。

果園村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通過流轉土地,多方籌措資金,建起了以蔬菜、花卉種植爲主的大型特色果蔬花卉繁育基地,並以股份經濟合作社爲平臺,採用“村集體投資+村民股份合作+外來資本引進”的模式,形成了集現代農業示範、體驗採摘、文化旅遊、休閒娛樂、康養健身爲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特色產業。同時,引進中藥材種植、無公害果蔬生產銷售等方面的專業人才12名,並與山西省農科院建立長期培訓聯繫機制,多次邀請省市區有關專家進村講課,傳授果蔬、花卉種植等現代農業科技知識,致力打造鄉村富裕“孵化陣地”。目前,全村已建設全智能化連棟日光溫室8000平方米,年產仙客來、海棠等花卉30餘萬盆;建成全鋼架節能溫室12座,用以種植草莓、水果番茄、水果黃瓜等綠色蔬菜。

如何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果園村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爲第一着力點,從形式到內容、從組織到陣地、從制度到氛圍,不斷強化基層服務陣地。在約1000平方米的黨羣服務中心內,便民服務中心、社會治理中心、矛盾調解室、婦女之家、青年之家、理論文化大講堂、農民書屋、文體活動室等各類功能室一應俱全。還以“記住鄉愁,留在根脈”爲主題打造村史館,記錄果園村的發展變化和村民的幸福生活,引導全體村民留住記憶、記住鄉愁。

羣衆關心什麼,就做什麼。建設“興祿家園”小區,200餘戶村民喬遷新居;建設校舍優美、師資優良的果園學校以及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鵬程幼兒園,讓村裏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建設佔地面積5000餘平方米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定期爲在此就餐活動的70歲以上老人進行醫療保健檢查,托起了老年人“穩穩的幸福”,成爲山西省“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中唯一的一個農村“老年友好型社區”示範村……近年來,果園村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了一批羣衆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

鄉村振興需要產業的發展助力,更需要美好的人居環境。果園村以宜居宜業爲出發點,抓住改善環境這個“牛鼻子”,拿出最大決心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集體投資80餘萬元,建設了600多平方米的果園村環保驛站,打造垃圾分類微信平臺,建立層級有序、標準明確、全域覆蓋的人居環境治理單元格,聚焦村主幹道路、邊溝死角、農戶庭院等區域,每天定時清運、分揀生活垃圾,並通過開展村莊清潔活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等舉措,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從污水治理、垃圾處理到農房改造、綠化美化,果園村的美顏模式全面開啓。大家紛紛感嘆,“村裏如今既有城市的整潔便利,又有田園的風光旖旎,日子自然越過越甜。”

起筆點墨,落筆成詩。一條和美共富的鄉村振興之路正在果園村鋪陳開來……

(來源:潞州區融媒體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