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亮眼增長背後,飲料行業暗潮湧動。一個值得注意的指標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飲料類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較上年增長3.2%,低於全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速(7.2%);2022年之前三年,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均保持雙位數增長。

去年,許多消費者發現超市飲料櫃打折活動愈發頻繁。激烈競爭後,飲料市場競爭格局生變,“階梯式”規模愈發明顯。飲料巨頭並非高枕無憂,以康師傅爲例,飲品板塊超500億營收帶來的淨利潤甚至不及60億級別的養元飲品

2023年飲料行業整體競爭格局如何?哪家公司最會賺錢?百億營收大單品有哪些?記者從營收規模、產品構成、毛利率等指標剖析飲料行業背後的生意。

“三巨頭”撐起半壁江山

2023年,飲料公司營收規模的階梯式分級現象愈發明顯:以400億元和100億元爲兩條營收分界點,大致分爲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營收大於400億元)包括娃哈哈集團、康師傅和農夫山泉,護城河穩固;第二梯隊爲統一飲品、華潤飲料、東鵬飲料三家公司,營收大於100億元,但與第一梯隊存在較大距離;第三梯隊爲100億元以下。

娃哈哈、康師傅(飲品)和農夫山泉是營收規模最大的三家公司,2023年分別營收512億元以上、509.39億元和426.67億元,三家公司合計營收規模達1448億元以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飲料類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爲2991.3億元。這也意味着上述三家公司撐起中國飲料市場的半壁江山。

只不過,“飲料三巨頭”的悲喜各不相同。

據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娃哈哈集團2022年營收爲512億元,結合杭州日報“2023年娃哈哈主營業務的營收與利潤實現雙增長”的報道,娃哈哈2023年營收應在512億元以上,是2023年中國最大的水飲料企業。

從最近幾年經營數據來看,娃哈哈或正面臨“中年危機”。2021年公司營收519億元,2022年營收512億元,而再難突破其2013年創下的783億元營收記錄,增長遇瓶頸是不爭的事實。今年2月,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逝世,其女宗馥莉接手公司經營。天眼查顯示,截至5月,娃哈哈在中國各地分公司的工商信息變更還在陸續進行中,多家公司法人轉由宗馥莉接任。宗馥莉接手後的娃哈哈將會如何運轉有待市場關注。

飲料行業營收規模第二的是康師傅,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飲料企業,主營業務還包括泡麪食品,記者所統計的“康師傅飲品”專指公司財報中披露的飲品板塊業績。

2023年,康師傅飲品以509.39億元營收、5.39%增長率首次邁入500億大關。此前,能到達如此規模的僅娃哈哈一家。結合產品來看,康師傅飲品穩定增長主要得益於明星大單品“康師傅冰紅茶”的暢銷,公司去年茶飲料營收達200.59億元,同比增長6.96%;碳酸飲料等產品營收183.55億元,同比增長2.88%,主要分銷百事可樂;果汁和包裝飲用水分別營收71.5億元、53.7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康師傅和娃哈哈面臨相似的“中年危機”。從康師傅飲品京東旗艦店銷售情況來看,最暢銷的茶飲料依然是冰紅茶、冰糖雪梨、茉莉蜜茶、低糖綠茶、茉莉清茶等誕生10餘年以上的老產品,而最近幾年推出的新品在市場端還未明顯放量。

營收規模第三的飲料公司是農夫山泉,2023年營收426.67億元、同比增長28.36%的業績堪稱勢頭迅猛,這是農夫山泉首次跨越400億元營收線,縮短了與娃哈哈和康師傅的差距,也拉開了與其他公司的身位。

結合產品來看,農夫山泉主要得益於以東方樹葉爲首的茶飲料產品放量,該板塊去年營收126.59億元,同比增長83.3%,在公司營收佔比提升至29.7%。不過,農夫山泉最核心的業務依然是包裝飲用水,營收202.62億元,同比增長10.9%,營收佔比由54.9%下降至47.5%;功能飲料產品、果汁飲料以及其他分別營收49.02億元、35.02億元、13.11億元。

百億規模離不開大單品

百億營收是飲料公司重要的業績分水嶺。

從業績增速來看,榜單10家公司的平均營收增幅爲12.74%,其中高於百億的5家公司平均增速爲16.33%,未達百億的5家爲9.15%。意味着2023年,飲料行業大公司與中小公司的規模差距正進一步加大。

記者注意到,結合產品組合來看,業績第一梯隊的康師傅和農夫山泉都呈現“1+N”結構:有一大板塊營收能破200億元,市場容量足夠大;此外還有至少四大產品板塊均衡發展,產品SKU組合豐富。

能突破百億規模的企業都離不開大單品的助力。

2023年,統一(飲品板塊)、華潤飲料和東鵬飲料分別營收177.76億元、135.15億元、112.63億元。其中,東鵬飲料首次邁入百億營收大關,是榜單中增長最快的飲料公司,增速高達32.42%。這主要得益於“東鵬特飲”銷量的增長,東鵬特飲在功能飲料中的市佔率保持第一,並且進一步增長。去年僅一款單品就營收103.36億元,在公司營收佔比約92%。

和東鵬飲料相似的是華潤飲料,怡寶瓶裝水撐起公司營收。招股書顯示,2023年華潤飲料營收135.15億元,其中92.1%營收來自包裝飲用水。

兩家公司有一共同點:長板很長、短板很短,都有一款百億級別明星單品,在細分市場競爭優勢明顯,但其餘板塊發展較爲薄弱。

相較於華潤飲料和東鵬飲料,統一飲品並不“偏科”,主要有茶、奶茶和果汁三大板塊,分別佔比43%、35%、19%,但長板不夠長。具體來看,統一冰紅茶所在的茶飲料板塊去年營收75.8億元,同比增長9%;奶茶板塊營收63.05億元,同比增長5%;果汁營收34.04億元,同比增長19%。從產品市場規模和增速來看,統一飲品距離200億營收關卡或還有一段距離。

業績榜單的10家公司中,有5家是百億規模以下,分別是養元飲品、維維股份、香飄飄、承德露露和歡樂家。其中,養元飲品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淨利潤同比下滑0.46%;維維股份營收40.36億元、同比減少4.42%,是榜單中2023年唯一營收下滑的飲料公司。

“大自然的搬運工”最賺錢

2023年,飲料公司利潤整體有所修復。由於統一未披露飲品板塊毛利率,暫不將其統計在內。業績榜單中可比的9家公司中,有8家實現毛利率正增長、7家淨利率正增長。

有意思的是,飲料公司的營收規模與盈利能力並不完全成正比,以幾個數據爲例。

康師傅飲品的營收比農夫山泉高了80多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僅約爲農夫山泉的十分之一;農夫山泉去年淨利潤超120億元,榜單其他9家公司淨利潤之和才94.4億元;60億營收規模的養元飲品去年比500億規模的康師傅還多賺了兩個億。

大公司並不一定比小公司賺錢,毛利率指標反映了不同飲料產品背後的生意。

飲料公司中毛利率最高的是農夫山泉,去年爲59.55%,這還是在其有所下滑的基礎上,此前農夫山泉毛利率一直在60%以上。

作爲“大自然的搬運工”,農夫山泉半數營收來自包裝飲用水,水是一樁暴利的生意。

據農夫山泉公司招股書,2019年包裝飲用水的銷售成本中,以PET爲主的原材料、包裝材料成本共佔收益四成以上,取水和處理成本僅爲0.6%。這意味着,一瓶售價2元的農夫山泉經典紅蓋瓶裝水,水本身的成本僅約1分錢。值得一提的是,農夫山泉第二大生意茶飲料主推產品是東方樹葉無糖茶,從成本角度來看,無糖茶不需要奶、糖等其他原料,有助於穩定高毛利水平。

2元瓶裝水的另一大單品是華潤怡寶,其母公司華潤飲料毛利率爲44.7%,位列榜單第三。毛利率前三的公司中有兩家“賣水”,足以看出這是個好生意。

有人“花錢賺吆喝”,有人“悶聲發大財”。毛利率前五中有兩家規模不算大的公司,養元飲品和承德露露2023年分別營收61.62億元和29.55億元,毛利率分別爲45.71%、41.46%。兩家公司的共同點在於,主營產品都是植物基飲料,養元飲品是六個核桃、承德露露是杏仁奶、杏仁露;且節假日送禮都是主要的銷售場景。

以六個核桃爲例,一罐核桃乳約由92%的水、4%核桃仁、3.5%白砂糖構成,而因產品主打送禮場景,易拉罐和包裝是最重要的成本。養元飲品招股書顯示,公司前五大供應商中有三家是易拉罐、蓋製作公司,總採購金額爲10.46億元,約佔總營收成本的45%。

10家公司中,毛利率最低的是維維股份,主要與其經營業務有關。除了消費者熟知的維維豆奶等飲料產品,公司超三分之一營收來源於糧食初加工及儲運業務,因此利潤水平低於常規飲料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