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甄素靜    每經編輯 陳夢妤    

5月17日下午4時,住房城鄉建設部和自然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負責人召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關情況。

在會議召開前的三個小時,中國人民銀行率先公佈了三項利率調整政策,旨在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並提振住房消費。

對於此次會議的召開,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認爲,是因爲當前房價下跌形勢遠遠超過了預期。最新70城房價指數顯示,4月新房和二手住房價格指數跌幅均創下自上次去庫存(2015年)以來的新高。更能代表市場的二手房價格指數,自從2021年9月起,已連續近30個月下跌。

開發商表示將全面響應

央行具體政策內容包括取消全國層面首套和二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首套、二套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分別降至15%和20%,以及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

在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陶玲表示,目前,除北上廣深等8個城市外,其他城市均已選擇執行20%、30%的全國底線政策。此次,我們將全國層面的首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從20%降至15%,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從30%降至25%。調整後,城市政府仍可據此因城施策。在城市政府確定的首付比例下限基礎上,商業銀行可根據客戶風險狀況自主決定具體的首付比例。

陶玲強調,城市政府根據當地保障性住房需求、商品房庫存水平等因素,自主決定是否參與。符合保障條件的工薪羣體自主選擇是否參與配售或租賃。房地產企業與收購主體平等協商,自主決定是否出售。21家銀行按照風險自擔、商業可持續原則,自主決策是否向收購主體發放貸款。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分析認爲,新政從需求端出發,降低購房門檻及購房成本,力度較大,居民的購房門檻和房貸利息成本降至歷史最低。今年以來,市場表現不及預期,“金三銀四”成色不足,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量價齊跌,業主以價換量,市場情緒跌至低谷,行業信心不強。預計本次政策對提升成交活躍度有明顯效果。

政策發佈後,有華南房企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三大重磅利好力撐樓市,降首付、降利率、取消下限,公司將全面響應,助力購房者“換新”。

另有房企人士表達了對後期效果的擔憂,他認爲,當下樓市困擾或還在於購房者對收入預期的不確定。

也有華中上市房企工作人員表示,下調首付和利率,三大政策王炸出擊,瞄準買房窗口期,置業值此當下。

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端表示,(此次政策)對於前階段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已經有所活躍的局部市場而言,有望帶來持續的樂觀預期,穩定市場表現。同時,也有望帶動其他重點城市逐漸改善市場預期,促進剛需及改善型需求入市。

“儘管此番政策效力值得期待,但整體行業及市場深陷調整的狀態難以在短期內獲得本質性改變,價格下行的趨勢短期內仍將延續。”

“保交房中需引入市場化機制和資金”

在發佈會上,住建部副部長董建國強調,將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多措並舉、分類處置,打好商品房項目保交房攻堅戰,推動項目按時保交房,讓老百姓按合同約定如期拿到驗收合格的房子。對窮盡辦法仍然無法交房的,該走司法途徑走司法途徑,在司法處置中,同樣要把保護好購房人合法權益擺在首要位置。

對於分類處置住房項目,董建國表示,城市政府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指導項目開發企業制定“一項一策”的處置方案。在這個過程中,要堅決依法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爲,不讓違法違規者“金蟬脫殼”,不讓損害羣衆利益的行爲矇混過關。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次把債務處置原則引入保交房過程,即市場化和法治化,恰說明後續在處置方面,不能一味希望地方政府兜底,需要引入一些市場化機制和資金。

有央企開發商從業人士向每經記者表示,在房地產行業市場形勢持續低迷之時,此次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非常及時、非常必要,對開發商、購房者都給予了向好的信心。只有信心恢復了,市場流動起來了,房地產行業才能更好地爲國民經濟的提振作出貢獻,實現行業良性發展。

另外,對“白名單”項目的審查和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從今年1月下旬建立機制以來,截至5月16日,不到4個月的時間,“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金額已達到9350億元。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