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上交所公告稱,因中喬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喬體育”)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終止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覈。

中喬體育曾用名爲“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運動鞋、運動服裝、運動配飾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在運動服飾領域,喬丹體育的品牌頗具影響力和辨識度,其logo是一個與美國著名籃球明星喬丹動作高度相似的剪影。

對於主動撤回IPO申請事宜,中喬體育在對外發布的聲明中稱:“公司長期以來經營穩健、業績良好,從經營決策和戰略規劃調整考慮,經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撤回IPO申請。本次撤回申請不會對公司經營及長遠發展造成影響,公司將持續關注資本市場動態。”

深陷商標爭議

回溯中喬體育IPO之路,2023年3月4日,公司IPO由證監會平移至上交所獲受理;2024年5月17日,中喬體育IPO終止。期間,因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中喬體育的上市審覈三次被中止。

而其前身喬丹體育的IPO,早在2011年11月便已過會,但一直未能拿到批文。

彼時喬丹體育有望成爲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但2012年2月23日,美國前職業籃球運動員Michael Jeffrey Jordan(邁克爾·喬丹)通過公關公司宣佈在中國起訴喬丹體育侵犯其姓名權。2012年3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Michael Jeffrey Jordan訴喬丹體育、上海百仞貿易有限公司姓名權糾紛一案。

經過多輪上訴、反覆拉鋸後,2020年12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令喬丹體育在相關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形式與內容需經一審法院審覈);停止使用其企業名稱中的“喬丹”商號。

根據判決結果,喬丹體育應於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停止使用涉及“喬丹”商標,對於超過五年爭議期的涉及“喬丹”的商標,則應採取包括區別性標識等在內的合理方式,註明其與Michael Jeffrey Jordan不存在任何關聯,以消除聯繫,顯示區別,停止侵害。

2021年1月,喬丹體育正式更名爲中喬體育,同時公司及Michael Jeffrey Jordan均提起上訴。2022年3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本判決爲終審判決。

業績失意十年

經歷IPO“長跑”的同時,中喬體育並未趕上國內運動服飾行業高速擴張的勢頭,業績增長几乎陷入停滯。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中喬體育實現營收55.91億元、49.28億元、59.31億元;對應歸母淨利潤8.32億元、7.38億元、6.95億元。2022年上半年,中喬體育實現營收31億元,對應歸母淨利潤3.63億元。

與十年前相比,中喬體育的業績增速並不理想。

2008年—2010年,公司實現營收11.58億元、23.17億元、29.27億元;對應歸母淨利潤1.31億元、3.03億元、5.18億元。2011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7億元,對應歸母淨利潤達2.8億元。

在最新招股書中,中喬體育特別提及了存貨跌價風險。截至報告期各期末,中喬體育的存貨分別爲9.06億元、8.45億元、9.3億元和13.25億元,佔當期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爲24.63%、24.34%、18.45%和20.98%。

在運動服飾行業極爲重要的渠道上,中喬體育的擴張步伐並不算快。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通過54家線下經銷商和6家銷售子公司發展並管理6269家品牌專賣店的運營。而近十年來,中喬體育的專賣店數量一直在6000家左右徘徊。銷量和單價方面,2022年上半年,中喬體育銷售服裝2088萬件,鞋1710萬雙;銷售單價分別爲58.9元和103.73元。

此外,中喬體育IPO募投項目十年未變一事,也引起外界熱議。

其2023年的最新招股書顯示,公司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少於5000萬股但不超過1.125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擬募資10.64億元。具體來看,鞋生產基地擴建項目、研發設計中心建設項目、全國戰略直營店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擬分別投入3.48億元、1.29億元、4.7億元、1.17億元。

無論是項目投向還是金額安排,上述內容與2011年招股書保持一致。不過,接近此次IPO的人士透露,中喬體育IPO申請中涉及的募投項目基本已以自有資金建設完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