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史自強

自2019年開始,衡水市在全省率先開展“標準地+承諾制”改革。歷經5年升級蝶變,衡水市聚勢推進“標準地+承諾制”2.0改革擴面升級,項目落地的“衡水速度”不斷刷新,有效助力工程建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建設、早達效。

進一步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再優化、時間再壓縮,實現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多證同步齊發;現有立項用地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兩個階段全部事項實行並聯審批,實現社會投資項目取得施工許可“一站通辦”。今年以來共完成“拿地即開工”項目10個,項目從“拿地”到“開工”時間平均縮短70天,較去年縮短了10天。調整本地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事項名稱,統一網上審批辦事指南、申請表單、申請材料、辦理流程等實施規範,加快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進工程審批系統與建築市場等相關係統互聯互通、協同應用;加強與投資、用地等相關審批系統的數據共享,持續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全程網辦便利度;實現規範服務專區“一站式”辦理,截至目前,改革措施已覆蓋全市各縣市區。

截至目前,衡水市落實“標準地+承諾制”備選用地4.3萬畝,已開展和正在開展區域評估的4.1萬畝,其中已完成區域評估3.9萬畝,按照“標準地+承諾制”模式推進的446個項目中已有325項實現開工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