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7日電 距離5月1日半個多月了,五一檔的電影還在院線上映,除了《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以下簡稱《火鍋》)。

這部上映5天后撤檔,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上線視頻平臺的荒誕喜劇題材影片,戲外比戲裏荒誕搞笑100倍。

相信如果若干年後回顧2024年的電影市場,《火鍋》一定會榜上有名。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海報

口碑票房之戰

半個月過去後,導演丁晟還穿着影片的文化衫“孤軍奮戰”。

丁晟還在“孤軍奮戰”

他拉片式講述影片拍攝細節、感謝寫好評的影評人、拉黑一些給差評的網友。拉黑的理由是:他們口吐芬芳和陰陽怪氣。

丁晟承認拉黑網友

12日,丁晟發文表示,該片在北美上映後,有朋友轉來美國專業影評人和普通觀衆的影評,“欣慰外國觀衆也能看懂並享受觀影過程,也許讓更多人品到纔是最好的結果。”

這條微博,編輯了兩次,字斟句酌。卻因爲一個“也”字,繼續被網友指責——“電影不好看,怪國內觀衆看不懂?”

丁晟反覆編輯了這條微博,加了一個“也”

只有在視頻平臺上,網友從另一個維度達成一致好評:剛撤檔就可以會員免費看,比其他收費6元的院線新片良心多了。

站在丁晟的角度,這份“爲作品而戰”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客觀來說,影片陣容還算不錯,有流量擔當楊冪和喜劇擔當于謙;題材也符合商業大片要素,糅合了懸疑、貪腐、出軌、兇殺;影片上映時間選擇全年位居前列的好檔期五一檔;導演也設計了很多細節,包括好幾層的窗簾、破損的門、劇情上有多少伏筆……

但是,《火鍋》院線票房累計只有5434萬,豆瓣評分還從五一檔那會的6.2降爲了5.5。

《火鍋》評分一路在降

多少有點努力努力白努力的無力感,擱誰誰能不急眼啊。

口碑、票房集體撲街,《火鍋》這口鍋,該甩給誰?

誰是“罪魁禍首”?

作爲流量擔當,首個被炮轟的是楊冪。編劇汪海林公開評價說:“努力的精神7、8分,但努力的效果5分。”

據早前報道,楊冪此次爲了更好塑造角色,特意帶表演老師郭爾泰進組;拍攝過程中主動塑造細節——宣傳文案裏,她主動提出增加殘缺的美甲細節;以及被丁晟誇讚敬業,“每天所有人都收工了,楊冪還要去找髮型師染頭髮。”

楊冪紅髮劇照

《火鍋》宣發物料

然而,這些被高調宣傳的付出幾乎全盤翻車。

很多粉絲在郭爾泰評論區質疑其對楊冪的教學,“不要教她用嘴巴演戲”。而美甲的宣傳物料和幺雞的紅髮,被一些網友認爲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冒犯,“那種紅色染起來可不便宜”。

粉絲不滿郭爾泰對楊冪的教學

但是,如果把《火鍋》這口失利的“鍋”全甩給楊冪,也過於苛刻,畢竟電影是集體藝術,演員的每個表演細節,都通過了導演的認可。

電影撤檔後,丁晟帶着作品回母校北影和謝飛導演對話。他認爲票房失利的問題在於宣發有難度、觀影有門檻,“愛看短視頻的觀衆,如果不能靜下心來,一會聊天、玩手機、回微信,會覺得沒看懂”。

謝導也並沒有客氣,直接指出影片宣傳找不到點的原因是類型不清,“懸疑不清,笑點不集中,煽情不集中,都可能造成宣傳找不到點。”

這番辯論,再次登上熱搜。謝飛連忙出面“救火”,稱丁晟是自己的學生,影片有可取之處,請網友們不要抓住“隻言片語”做文章搞網暴。然後,謝飛給《火鍋》打出了三顆星的評價。

謝飛和丁晟的對話登上熱搜

謝飛事後發文解釋

或許是覺得言多必失,當被中新文娛問及對國產電影看法時,81歲的他以“很少去影院看”婉拒採訪:“退休了少露面吧。”

折射行業亂象

《火鍋》的諸多失敗,折射了當下很多國產電影的怪像:怪觀衆怪宣發,就是不怪自己。

電影作爲商品,能否賣座取決於給觀衆提供情緒價值,能否獲得共情。但遺憾的是,很多電影在創作時一味追求明星陣容和狗血程度,看起來是身邊故事,但實際上卻脫離羣衆。

《火鍋》裏有一個橋段:李九霄飾演的火鍋外賣員,送餐後不走,要在客戶家強行跳舞。這個劇情讓人看了簡直想報警。

更別說影片的主線:一羣互不認識的人,因爲一條一秒撤回的微信,莫名其妙聚在一起喝茶打麻將密謀壞事,最終發現每個人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整部電影圍繞這條秒撤回的信息展開

整個電影充斥了太多邏輯不通的地方,已經不是全員惡人,而是全員非正常人。

像《火鍋》這樣的電影不在少數,爲了懸疑故弄玄虛,爲了喜劇強行融梗,人物的性格也沒有細節支撐,一些角色存在的意義,用那英的話說,只是起到一個造型上的作用。當劇情不行時,就寄希望於天降流量,要麼靠演員,要麼靠檔期,要麼靠“詐騙式營銷”。

這樣的套路屢見不鮮。但現實就是,真誠、認真纔是電影口碑質量齊飛的必殺技,不接受觀衆的建議,必然會遭受市場的毒打。

回到《火鍋》本身,想跟導演說,一頓火鍋真的解決不了《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不好喫的話,幾頓都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