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北京發佈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工作指南

課後服務應爲書面作業設置專門時間

正式開學後的每個工作日均應提供課後服務、課後服務應設置學生完成書面作業的專門時間……昨日,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會召開,會上正式發佈《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工作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指南》從系統規劃、內容設置、管理實施、資源使用、安全保障和質量監控等六個方面,爲學校高質量開展課後服務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導。重點回答了課後服務的界定、課後服務與課堂教學的關係、課後服務與減負的關係、課後服務實踐體系、課後服務與學校發展等問題。

開學後工作日均應提供服務

課後服務時間如何安排?《指南》提到,學校應在開學前完成課後服務的準備工作,正式開學後的每個工作日均應提供課後服務,課後服務時間從完成國家規定課程和學校教學計劃之後開始,原則上不早於17:30結束。考慮到不同羣體需求,學校可在此期間設置2至3個時段,實施彈性離校,分批次放學。學校爲學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習、午餐午休看管、晚自習等服務不納入課後服務範圍。

《指南》還提到,學校要將課後服務納入教育教學總體安排,對課內課後教育活動進行一體化設計,構成學校全過程育人的完成鏈條。

建課後服務時段學科答疑制度

《指南》明確,爲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課後服務應設置學生完成書面作業的專門時間,從一週整體安排來看,作業時間既不可成爲課後服務的全部內容,也不能被完全擠佔。時間設置上,小學生在校內可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學生在校內可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同時,堅持作業全批全改,加強及時反饋、訂正,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可進行作業面批,通過作業細化學情分析。

學校要建立課後服務時段學科答疑制度,爲學生學習中的個性化問題提供指導,緩解學習差異帶來的分化。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組織學生刷題備考、講授新課或集體補課。

對學習困難比較突出的學生,採取“分層輔導”與“量身定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個性化補差補缺,努力實現“當天問題不回家”。同時,開展學科知識、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輔導,全面提升學習品質。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師可通過設置分層作業、挑戰任務、高階課程、專項活動等方式進行提升輔導,保證學生學足學好。

鼓勵按不同主題開展素質拓展

在素質拓展方面,《指南》提出,學校要結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學校育人特色,因地因校制宜,在課後服務中進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素質拓展,爲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特長潛能的學生提供個性化選擇的機會。素質拓展可包括體育鍛煉、科技活動、文化藝術、勞動實踐、閱讀朗誦、德育心理、綜合實踐等方面。鼓勵採用主題式、項目式、體驗式、互動式、情景式等實施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管理、同伴互助的習慣和能力。此外,加強課後素質拓展與課內教學的銜接。

據悉,三年來,北京市課後服務工作實現了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所有工作日、對所有有意願的學生“三個全覆蓋”。嚴格遵循學生自願參加原則,對於有參加意願的學生,學校做到了應留盡留,不得拒絕。對於沒有意願的學生,不得強制要求其必須參加,在滿足學生基本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課後服務質量。下一階段,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工作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做深、做細、做實、做精、做新,以《指南》爲標準檢視改進、優化創新,着眼長遠推動課後服務,增強課後服務持續發展動能,構建課內課後整體協調發展新模式。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