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蘭州晚報

陳佩斯陳大愚父子同臺 有笑點更有淚點

話劇《驚夢》亮相甘肅大劇院

蘭州晚報訊 在悲劇中笑出人生百味,在笑聲中化解人生苦楚,這大概就是陳佩斯、陳大愚父子同臺出演的戲臺三部曲之《驚夢》傳達給觀衆的人生真諦。對蘭州觀衆來說,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立聞《驚夢》要來甘肅大劇院演出,啥也不說了,捧場!5月16日20時演出,不到18時,不少金城觀衆就迫不及待地趕到甘肅大劇院,提前和《驚夢》海報合個影,和心目中把《喫麪條》《主角與配角》演出靈魂高度的陳老爺子同框打卡。

在悲劇中笑出人生百味

《驚夢》以百轉千回的崑曲爲載體,講述了戰亂年代,由陳佩斯飾演的崑曲大班和春社班主童孝璋帶領戲班於亂世中掙扎求存的故事。

舞臺上,年屆古稀的陳佩斯一出場,觀衆即報以熱烈掌聲。作爲該劇執行導演,陳佩斯之子陳大愚在劇中出演戲癡常少爺一角。他更是以一場大雪紛飛中,戰爭廢墟中的古戲臺上,老班主率和春社爲所有戰爭中逝去的生命演一臺《牡丹亭·驚夢》作爲故事的結尾,讓故事得到了某種昇華。

陳大愚:蘭州是個宜居之城

陳大愚說,第一次來到蘭州,第一次來甘肅大劇院就感受到了蘭州各個角度的特色。到達蘭州第一天就喫了蘭州牛肉麪,去了很有名的甘肅省博物館、中山橋、黃河石林,還坐了水上巴士,看了黃河夜景,總體感覺蘭州是個很宜人,很適合居住的城市。

被問到“演出中有哪些挑戰”時,陳大愚直言,“一個非戲曲演員去演戲班的戲,需要學很多跟身段、戲曲,尤其是崑曲相關的專業知識。作爲一個對戲曲特別癡迷的人,尤其是父子同臺,不能在臺上丟人。因此,上臺時就應該比這個戲班的人還要更專業一點才能說得過去。業務時間,我會跟戲曲專業老師學習,並不斷的調整唱腔,儘量做到更好。”

《驚夢》在全國各地百場演出之後,對陳大愚來說演技已經逐漸向爐火純青靠攏,但話劇藝術就是追求精益求精的過程。

巫剛:蘭州依然美麗,牛肉麪依然好喫

巫剛說:“這是我第二次來蘭州,第一次是十幾年前來拍《鐵血警魂》。時隔多年,再次來到蘭州,還是覺得蘭州依然美麗,牛肉麪依然好喫。”

提到演《驚夢》時角色有何突破的話題,巫剛說:“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從1983年到現在,一輩子也沒機會演出話劇,這一次可以說是人生很重要的一次體驗。”

何瑜:很喜歡蘭州美食

作爲一名國家話劇院的演員,何瑜演了三四十年話劇,其中20年跟着陳佩斯老師演出,從2004年開始就合作了5部話劇。他說,很高興此次來到蘭州獻上《驚夢》。

臺下,何瑜的打扮十分接地氣。他說:“我是西安人,也是西北人。我一直覺得陝甘寧的人特別樸素,炒麪片、牛肉麪、蘭州漿水面這些美食都很可口,也對我的胃口。”

說起陳佩斯老師,何瑜說:“他特別認真樸素,也不浮躁,不抽菸不喝酒,創作非常認真。剛開始合作時,我們的個人觀點發生衝突時,會出現僵持的情況。現在非常順利,會朝着同一個方向努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宏梅

(甘肅大劇院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