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工人日報

電工王建省將自己維修電路的視頻上傳至短視頻平臺,收穫大量關注

像探案一樣修電路

本報記者 趙昂

《工人日報》(2024年05月18日 03版)

出生於1980年的電工王建省,居住在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他在自己的抖音號“城陽電工電路” 上發佈各種電路維修案例視頻。

截至5月14日,“城陽電工電路”抖音號粉絲數量超過825萬個,獲贊超過6200萬次,視頻作品超過800個,網友們稱他的視頻是“像探案一樣修電路”。

記錄下真實的維修現場

房子裝修後,爲何插頭沒有電?商場的中央空調爲何兩個月跳了兩次閘?設備電壓應該是220伏特,爲何顯示331伏特?熱水器報故障L9,客服說是漏電,該怎麼辦?

……

類似這樣的維修視頻,在王建省的抖音號上還有很多。面對各種疑難問題,他順着線路仔細排查,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線索,然後逐步縮小範圍,大膽假設並層層推理排除錯誤答案,最終找到故障原因,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予以解決,如同破案一般。在王建省看來,這其實是電工平時維修電路的一個正常流程,視頻中沒有一個情節是排練和演繹的,全部都是維修現場真實發生的,他記錄下真實的修理現場並剪輯成視頻。

喜歡看王建省視頻的人很多,有的網友甚至發現,在凌晨2點,“有2000多個人和我一起看修電路”,如同在追懸疑劇。有的網友坦言,雖然自己分不清零線和火線,卻能從晚上11點看到凌晨3點。

很多看似平淡無奇的電路檢修視頻,情節卻是起起伏伏,背後則是用電安全隱患得以解除。比如,王建省曾接到一位客戶求助,說家裏漏電漏到了“家裏到處都帶電,連我身上都有電”,他來到客戶家,最終排查出插線板上有一條小孩塞在插孔裏的鉑金手鍊,導致火線對地線漏電。

但更深的問題還在後面,爲何家裏漏電如此嚴重,爲什麼沒有觸發漏電保護切斷電源,電路還能繼續接通?最終,他在樓道內的電纜井發現地線被掐斷了,而且樓內有多戶地線斷裂,這可是個大隱患,這一情況被他反映給了小區物業。

要學一門技術

王建省老家在山東菏澤,年幼時家中條件並不好,作爲家中的老大,考上中專的學費,是父母在村裏挨家挨戶一點點借來的,家裏一個月給他5元生活費,他送回去3元。1999年,中專畢業的他從菏澤到青島務工,進的第一家工廠,月薪是400元。

那時候的王建省,做過操作工,當過服務員,後來他覺得,自己還是要有一門技術傍身。2004年,他通過自學,考下了電工證,“一開始根本不懂,也不知道到哪裏學,就看書自學”。在書上看了黑白照片後,就到現場看實物,到工廠裏看看設備是什麼樣子。

爲了學到實操知識,他跟着老師傅到工地幹活,在工地上,“我什麼都學,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是累”。

後來,王建省到工廠從事電工工作,逐步成爲廠裏電工中的骨幹。在工廠裏,經常要面對陌生的設備和電路,他就拿着圖紙去設備那裏邊看邊學,覺得“有學不完的知識”,自己能做的就是“趕緊幹、趕緊學”。陸陸續續在幾家工廠工作後,最終,他從工廠出來單幹電工。

2019年底,王建省發現,身邊不少工友在看短視頻,於是自己也下載了應用程序,自己琢磨。他在想,自己平時遇到的很多電工案例很有意思,值得去和更多人分享。

讓大家知道什麼是用電安全

不過,王建省意識到,自己從事的工種專業性比較強,“是小衆賽道”,他就研究,如何讓“技術流”的東西闡釋得深入淺出,被更多普通人接受。在王建省看來,自己的視頻不是單做給電工看的,而是要讓更多普通人看到。

爲何要讓更多普通人看到電工維修視頻呢?王建省在日常維修中發現,用電安全無處不在,他希望將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分享出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用電安全很重要。要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安全用電,怎麼做纔是安全用電。”

大量點讚的視頻背後,則是不爲人知的付出。作爲一名電工,王建省身邊並沒有專業短視頻團隊,從拍攝、剪輯到發佈,都是他一個人在做。拍攝是上班時拿手機拍的,剪輯則是下班後抽空完成。一個十幾分鐘的視頻,實際維修過程可能要很久。

有一則視頻,是講一個木工設備只要開機,就會導致整個車間跳閘,王建省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尋找着故障的原因。“這幾分鐘的視頻,在工地現場至少要檢查大半天時間。稍微複雜一點,一兩天都是有可能的。”網友“玉樹臨風”留言道。

很多觀看者通過他的視頻,不僅瞭解了電工這一職業,也學到了不少用電知識。“看多了視頻講解,我覺得自己也能修電路了。” 網友“大驢1號”如是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