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瀋陽日報

“永爭第一”的化工“兵王”

——記遼寧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瀋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氯乙烯分廠聚合工段段長袁邦助

他成長於光榮的集體,所在工段先後獲得瀋陽市“先進集體”和“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他是亞洲最大糊樹脂生產企業的“兵王”,擁有一流的技術和樸實的情懷,工作中踏實肯幹、業務精湛、任勞任怨。他就是瀋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化工)聚氯乙烯分廠聚合工段段長袁邦助,投身公司主導產品糊樹脂核心生產單元,以“永爭第一”的態度,不斷“挑戰不可能”。

永遠爭第一 鍛造“金牌工人”

1999年,22歲的袁邦助進入瀋陽化工,年輕的他心裏就有股“永遠爭第一”的勁兒,從最艱苦的聚合工段進出料崗位做起,每天扛着50公斤重的料袋上樓投料、下釜清洗,他永遠都是最快最好的那一個。10年的時間,他逐漸成長,2013年獲得瀋陽市輕化工會“金牌工人”榮譽稱號,並出任聚合一班班長。

“一班就要有一班的樣兒!”這是袁邦助總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背後是一名一線班長要帶領團隊“永遠爭第一”的決心和堅持,也是亞洲最大糊樹脂生產企業的精神所在!

2015年,正是瀋陽化工搬遷擴產改造項目建設和開工準備的關鍵階段,袁邦助卻因意外腿部被熱水大面積燙傷,住院治療期間他每天瞭解新廠區建設情況,得知新廠區調試設備需要人手,作爲一線生產骨幹,他毅然提出復工申請,雖然分廠領導一再勸說其在家繼續休養,但他繃帶未解即與大家一起投入到新廠區工作中。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他發現問題100多處,提出改進措施50多項。

2017年,袁邦助帶領聚合一班38名員工秉承“有排頭就佔、有第一就爭、有先進就學、有紅旗就扛”的工作理念,嚴格執行工藝要求,圍繞聚合生產週期中的11個步驟,逐項琢磨提升效率和優化操作的方法,勇奪投料量、出料量各班組排名第一。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公司生產帶來了嚴峻的考驗。聚合工段是醫用手套專用糊樹脂生產的核心生產單元,爲保證產量、穩定供應,袁邦助身體力行發揮其黨員模範作用,合理調配班組人員。爲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袁邦助採用一視同仁的原則,打消論資排輩理念。出現問題及時與幾位崗長協調溝通,克服不利因素超額完成工作任務。

挑戰不可能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2023年,袁邦助帶領班組成員完成投料3899釜,出料3785釜,回收3790釜,清理加料回收管線2000餘延長米,生產糊樹脂43750噸,所創效益佔公司總收入近六分之一。

當年2月至4月,他帶領班組成員積極參與A1至A4乾燥系統濾袋更換工作,爲公司節約創效120萬元。

11月,他再次帶領班組成員投身關鍵工藝的優化,挑戰糊樹脂生產的“不可能”。生產時間,是糊樹脂產量和公司效益的保證。此前,公司每聚合10釜,崗位員工就要進入聚合釜清理聚合反應產生的滯聚物。袁邦助一邊帶領崗位員工在優化運行上下功夫,減少滯聚物產生,另一方面製作專用清理工具,降低入釜作業頻次,達到聚合21釜入釜清理一次,確保分廠完成全年降低費用1000萬元的目標。

2024年1月,屢立戰功的袁邦助走上了企業的“兵王”崗位,成爲聚合工段段長。他將自己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工段各班組,使分廠入釜作業頻次持續降低,最優達到連續聚合46釜清釜一次。

隨後,他又將優化目標鎖定工段的另外一個工序:乾燥工序。利用糊樹脂牌號切換的短暫間歇,開展設備檢修,減少了專門停車檢修的次數,進一步延長裝置持續穩定運行時間,爲1-4月糊樹脂產量同比增長36%作出重要貢獻。

2019年,袁邦助榮獲“瀋陽五一勞動獎章”;2021年,榮獲“瀋陽市勞動模範”稱號;2024年4月,榮獲“遼寧五一勞動獎章”。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