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齊魯晚報 嫦娥六號任務預選着陸區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迄今爲止人類已進行10次月球採樣返回,但均位於月球正面。

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是太陽系內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保存了原始月殼的岩石,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可獲取月球乃至地球早期演化歷史的新認識。

因爲潮汐鎖定,月球只有一面對着地球,嫦娥六號要到月背工作,必須建立數據中繼通信鏈路,才能實現與地面的正常通信。2024年3月20日,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發射,搭起地月之間“通信橋樑”。

嫦娥六號將沿用嫦娥五號的“挖土”方式,使用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獲得不同層面和深度的樣品,並在月背同步開展科學探測。

“表取”即從月球表面,通過機械臂和機械爪的配合,抓取部分月壤;“鑽取”即通過特殊鑽頭,鑽到月表以下兩米左右,把月壤整體取出來,再進行密封,安全運回地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