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齊魯晚報

記者王小蒙

通訊員寇安琪濟南報道

隨着含糖食品攝入增加,Ⅱ型糖尿病、肥胖症、心臟病和齲齒等疾病風險均增加。《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議,每日添加糖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內,添加糖是人工加入的糖類,常用的如白砂糖、紅糖、冰糖等。隨着國民對健康與營養關注度提高,減糖成爲迫切需求,代糖也逐漸受到公衆關注。

代糖,是一種替代傳統糖類的甜味劑,常見的代糖具有高甜度、低熱量、穩定性高等特點,如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羅漢果糖苷、阿拉伯糖等。另外還有糖醇類,如木糖醇、赤蘚糖醇、山梨糖醇、麥芽糖醇等。使用這些甜味劑的食品,通常有“無糖”“0糖”等標籤。需要引起大家關注的是,代糖攝入過量或長期攝入,可能對身體不利,需適量食用。

代糖經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食品安全局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機構評估,在ADI(每日可以安全攝入某種化學物質的最大劑量)範圍內,使用風險可忽略,但長期攝入,可能存在潛在的健康風險。比如:過量食用代糖,可能增加代謝性疾病風險,同時,可能增加對甜食的渴望導致肥胖。2023年5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非糖甜味劑使用指南》,不建議使用非糖甜味劑來控制體重,這裏的非糖甜味劑,即無熱量或低熱量的甜味劑,不管是人工合成、天然存在還是經過化學改性的,如安賽蜜、阿斯巴甜、甜蜜素、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等。

近年來,人羣研究和體內外實驗均發現,特定代糖與糖尿病有相關性,但長期食用對健康的影響仍需探索,非糖尿病人羣若大量攝入代糖,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研究發現,代糖與高血壓風險呈正相關,但相關機制尚不清楚。

膳食結構對疾病預防和控制至關重要,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選擇。

血糖生成指數(GI)是評價碳水化合物的一個生理學參數,選擇低GI食物,有助於控制餐後血糖。《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2版)》指出,低GI飲食在控制血糖方面,比高GI飲食更有效,且不會增加低血糖風險。

此外,國際碳水化合物質量聯盟(ICQC),認可了GI在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肥胖方面的作用。常見的低GI食品:①大部分綠葉蔬菜,如菠菜、生菜、胡蘿蔔、黃瓜、西蘭花等。②水果:蘋果、梨、柚子、草莓、藍莓等。③全穀類:全麥麪包、燕麥片等。④豆類:大豆、綠豆等。

如果你平時不喝含糖飲料,但聽信了“代糖很健康”的說法,頻繁購買代糖飲料,這是錯誤的。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適量食用代糖,既能滿足其口舌之慾,又不增高血糖。不過,對健康人而言,長期食用可能存在一定風險。

溫馨提示:在購買相關食品時,要學會閱讀營養成分表,儘量選擇血糖生成指數(GI)低的食物。對青少年而言,少喝含糖飲料,最好不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