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無錫日報

本報訊 “幾年前的青海行讓我對當地美食印象深刻,現在能在家門口買到青海特產,真是方便!”家住春合苑的周女士高興地說。昨天,記者在位於錫山區東亭街道的青海消費幫扶無錫生活體驗館裏看到,琳琅滿目的青海土特產受到了居民們的喜愛。同時,“有形有感”的沉浸式體驗更是築起了兩地協作幫扶的新支點。

青海消費幫扶無錫生活體驗館是全市首個青海協作幫扶主題館。兩層樓的空間不僅有東西協作成果展示區、非遺文化展示區、青海特產展銷區、青海拉麪體驗區,還策劃了直播帶貨室、培訓室等多個功能區。“隨着協作幫扶的深入開展,我們充分挖掘兩地消費需求潛力,緊鑼密鼓地籌劃體驗館的營運模式與產品的銷售渠道。”據運營方負責人介紹,目前體驗館的主要銷售推廣渠道以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集採,電商直播,專櫃代銷,活動展銷等爲主,構造起“線上線下齊發力、展銷體驗一體化”的消費新模式。通過協作幫扶,錫山爲對口幫扶地區帶去的不僅是消費的促進,還有管理模式的改善。“消費幫扶需要輸血更要造血,不僅僅是賣產品拉動消費,更要在培育地方產業、豐富和改善農產品結構、以質促銷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上下功夫,拉動消費。”運營方負責人說。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消費幫扶爲紐帶,促進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據瞭解,錫山2023年投入兩地協作資金5100萬元,實施民生和產業項目13個,社會各界開展結對幫扶活動33次,舉辦首屆錫山—化隆文化藝術節,助推完成全年消費幫扶873萬元。“青海消費幫扶無錫生活體驗館是錫山開展消費幫扶的一次生動實踐。”錫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依託這一平臺,兩地通過優勢互補、互利合作,建立“線上考察+線下體驗”標準化選品模式和聯合運營機制,以多樣化產品、多元化服務、多方位推介拓寬銷售渠道,能夠助力更多“青貨”走四方闖市場。(張子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