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讀詩詞,總感覺讀不懂。

 

爲什麼每次送別都是在長亭?

“七絃”究竟是什麼?

“嬋娟”究竟是月亮,還是美女?

 

我們整理了90個常見的詩詞意象,讀懂一半,輕鬆讀懂詩詞!

 

1.柳:柳與“留”諧音,表眷戀不捨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佚名《送別詩》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

2.寒蟬:悲涼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3.雙鯉:書信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李商隱《寄令狐郎中》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飲馬長城窟行》

4.鴛鴦:夫妻恩愛

夜深交頸效鴛鴦,錦被翻紅浪。——王和卿《小桃紅·胖妓》

5.西風:思念、離愁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納蘭性德《浣溪沙》

6.夕陽:年華易逝,淒涼失落、蒼茫沉鬱、懷古幽情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間早鳴秋樹。——仇遠《齊天樂·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7.烏鴉:荒涼頹敗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楊廣《失題》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岑參《山房春事二首》

8.蟋蟀:懷念征夫

蟋蟀燈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宋琬《蝶戀花·旅月懷人》

9.青梅竹馬:指從小就相好的男女青年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李白《長幹行·其一》

青梅竹馬,玉臺紗障,成就神仙夫婦。——樊增祥《鵲橋仙 其二 代夫人答》

10.班馬:惜別之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送友人》

11.青鳥:傳書使者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李商隱《無題》

12.金雞:金雞,古代頒佈赦詔時所用的儀仗。後用作大赦的典故

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

相憐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黃峨《寄夫》

13.菊花:堅強,清高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寒菊》

14.爛柯:指歲月流逝,人事變遷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5.梅花:自強、高傲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16.松樹:傲霜鬥雪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劉楨《贈從弟》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贈韋侍御黃裳二首》

17.蓮:愛情、高潔、美好的人生理想、高貴人格品質追求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佚名《西洲曲》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愛蓮說》

應爲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溫庭筠《蓮花》

18.梧桐:淒涼悲傷

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呂岩《梧桐影·落日斜》

19.梅子:少女懷春

手挼梅子並郎肩。——陳克《浣溪沙·淺畫香膏拂紫綿》

20.浮雲:漂泊遊子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1.丁香:愁思、情結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賀鑄《石州引·薄雨初寒》

22.蟬:品行高潔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

23.楊花:飄零之意

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陳子龍《浣溪沙·楊花》

楊花落,燕子橫穿朱閣。苦恨春醪如水薄,閒愁無處着。——李清臣《謁金門·楊花落》

24.杜鵑:淒涼、哀傷、鄉愁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杜鵑千里啼春晚,故國春心折。——王國維《虞美人》

25.草木:盛衰興亡

日落君山雲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張孝祥《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

26.芭蕉:孤獨憂愁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納蘭性德《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

27.桃花:美人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題都城南莊》

28.搗衣:徵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情緒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長信宮中秋月明,昭陽殿下搗衣聲。——王昌齡《長信怨》

29.紅葉:愛情;思念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幾道《思遠人》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裏。——張可久《清江引·秋懷》

30.崑山玉:傑出人才

亭亭崑山玉,皎皎無緇磷。——賈至《自蜀奉冊命往朔方途中呈韋左相文部房尚書門下崔侍郎》

31.詠絮:女子之才

老妻能詠絮,愛子善彎弓。——錢澄之《得孫克鹹死難信 其二》

鄰家小婢皆明慧,頌得庭前詠絮篇。——華長髮《鷓鴣天 其一》

32.折桂:科舉及第

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溫庭筠 《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

33.采薇:隱居生活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王績《野望》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34.南浦:水邊送別之所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白居易《南浦別》

江淹又吟恨賦,記當時,送君南浦。——姜夔《玲瓏四犯·越中歲暮聞簫鼓感懷》

35.長亭:送別之地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36.泰斗:傑出榜樣

忠端嗣更賢,世仰如泰斗。——孫泉《喜晤黃主一因寄梨洲先生》

37.梨園:音樂舞蹈人才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白居易《長恨歌》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38.柳營:紀委嚴明的軍營

柳營,月明,聽傳過將軍令。——真氏《朝天子·邸萬戶席上二首》

39.白雲:望雲思友

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劉長卿《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40.秋水: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別時猶記,眸盈秋水,淚溼春羅。——趙雍《人月圓》

41.杜康:酒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42.七絃:古時琴有七根弦。後來成爲琴的代稱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劉長卿《聽彈琴》

七絃爲益友,兩耳是知音。——白居易《船夜援琴》

43.彭祖:長壽之人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陶淵明《形影神三首》

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李賀《浩歌》

44.冰雪:忠貞、高尚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辛棄疾《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

冰雪襟懷,琉璃世界,夜氣清如許。——黃升《酹江月·夜涼》

45.嬋娟:月亮,美女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李煜《書靈筵手巾》

46.烏衣巷:懷古,盛衰感慨。烏衣巷位於秦淮河之南,三國時期吳國曾設軍營於此,爲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着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爲“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爲廢墟

烏衣巷,今猶昔。——吳潛《滿江紅·金陵烏衣園》

朱雀橋邊看淮水,烏衣巷裏問王家。——韓翃《送客之江寧》

想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戈戟雲橫。——葉夢得《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47.鬚眉:古時男子以鬍鬚眉毛稠秀爲美,故以爲男子的代稱

張公一生江海客,身長九尺鬚眉蒼。——杜甫《洗兵馬》

48.抱柱:堅守約定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李白《長幹行二首》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爲期。——佚名《穆穆清風至》

49.簪纓:古代顯貴者的冠飾。比喻高官顯宦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朱敦儒《相見歡》

50.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髮飾,借指婦女

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幗理絲黃。——韋元甫《木蘭歌》

衣冠未必皆男子,巾幗如何定婦人?——《醒世恆言·卷十》

51.請纓:殺敵報國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且置請纓封萬戶,竟須賣劍酬黃犢。——辛棄疾《滿江紅·倦客新豐》

52.鴻雁: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李頎《送魏萬之京》

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

53.南冠:囚犯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別雲間》

南冠終日囚軍府,北雁何時到上林?——宇文虛中《在金日作·選二》

54.朱弦:指琴或弦類樂器

朱弦一拂遺音在,卻是當年寂寞心。——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二十》

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和凝《江城子·竹裏風生月上門》

55.還珠:爲政清廉

子孝覺親榮,獨攬還珠美。——錢起 《送李四擢第歸覲省》

56.青眼:喜愛器重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納蘭性德《金縷曲·贈梁汾》

朱弦已爲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黃庭堅《登快閣》

57.吳鉤:寶刀利劍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58.三尺:劍的代稱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爲家共飲和。——洪秀全《吟劍》

59.關山:關塞山河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高適《塞上聽吹笛》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李白《長相思·其一》

60.紅豆:相思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南歌子詞二首》

憶昔花間相見後,只憑纖手,暗拋紅豆。——歐陽炯《賀明朝·憶昔花間相見後》

61.蓴羹鱸膾:思鄉之情

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爲蓴羹鱸膾哉。——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蓴羹一夢,無語寄歸鴻。——方岳《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62.夢蝶:出自莊周夢蝶,意爲變幻無常

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

63.懷橘:孝順雙親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64.琴瑟:夫婦感情和諧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佚名《女曰雞鳴》

鴛鴦交頸期千歲,琴瑟諧和願百年。——李郢《爲妻作生日寄意》

65.芳草:比喻離恨

細雨溼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馮延巳《南鄉子·細雨溼流光》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李重元《憶王孫·春詞》

66.逐鹿:羣雄並起爭奪天下

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溫庭筠《過五丈原》

67.比翼鳥:恩愛夫妻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願爲比翼鳥,施翮起高翔。——曹植《送應氏二首》

68.羌笛:古稱樂器,音色清脆高亢,並帶有悲涼之感,後代指悽切、悲涼的情緒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爲問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高適《金城北樓》

69.精衛:古之神鳥名,後代指不畏艱難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70.孤帆:孤獨、思念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盧綸《晚次鄂州》

71.蠟燭:悲涼惆悵孤獨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蠟燭淚流羌笛怨,偷整羅衣,欲唱情猶懶。——馮延巳《蝶戀花·幾度鳳樓同飲宴》

72.鶯燕:春意盎然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朱淑真《謁金門·春半》

鶯鶯燕燕。搖盪春光懶。——石孝友《驀山溪》

73.黍離:今衰昔盛

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文及翁《賀新郎·西湖》

74.猿:悲涼悽苦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王昌齡《送魏二》

75.樓蘭:西域小國,後代指敵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張仲素《塞下曲五首》

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劉過《沁園春·張路分秋閱》

76.投筆:棄文從武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祖詠《望薊門》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魏徵《述懷》

77.哀鴻:悲鳴的鴻雁。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

哀鴻鳴沙渚,悲猿響山椒。——謝惠連《泛湖歸出樓中翫月五言》

78.獻芹:贈人禮品菲薄、所提建議淺陋

徒有獻芹心,終流泣玉啼。——李白《贈範金卿二首》

79.折柳:古曲名,思鄉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0.碧血:爲正義之事流血犧牲

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龍堆。——納蘭性德《南歌子·古戍飢烏集》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顧炎武《酬朱監紀四輔》

81.鷓鴣:旅途中的離愁別緒;悲涼的情緒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82.松柏:象徵堅強不屈的品格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

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佚名《子夜四時歌·淵冰厚三尺》

83.桑梓:故鄉

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柳宗元《聞黃鸝》

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84.鷹:剛勁、自由、理想和抱負

風助羣鷹擊,雲隨萬馬來。——屈大均《雲州秋望》

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李商隱《重有感》

85.絲竹:音樂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

86.汗青:史冊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吳偉業《圓圓曲》

87.船:漂泊之傷、故國之戀;羈旅之愁;孤苦無奈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夜涼船影浸疏星。——張孝祥《浣溪沙·洞庭》

88.玉:高潔,脫俗;富貴、清明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89.流水: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李煜《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90.灞陵:長安郊外,多是送別之地

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李白《憶秦娥》

一樹斜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