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宁晚报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因其传染性较强且可能引发一些严重后果,让家长们格外关注。为了更好地呵护宝宝的健康,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知识。

一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凶险。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这些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除了皮肤表现,患儿还可能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来说,多数患儿症状轻微,经过一周左右可痊愈。但也有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患儿的分泌物、粪便、疱疹液等,经手到口而感染。

2.飞沫传播:患儿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可在短距离内传播给他人。

3.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也可能感染。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要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导宝宝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搓洗双手。同时,也要培养宝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卫生习惯。

2.加强环境清洁消毒

定期对宝宝的玩具、餐具、衣物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家中的地面、桌面等也要经常擦拭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3.注意个人防护

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宝宝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游乐场、超市等。如果必须前往,建议给宝宝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机会。

4.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让宝宝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适当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5.接种疫苗

目前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的疫苗,可有效预防该型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符合条件的宝宝及时接种。

四 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1.发热护理

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当体温超过38.5℃时,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退烧药。同时,要让宝宝多喝水,防止脱水。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帮助宝宝散热。

2.口腔护理

保持宝宝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可用淡盐水漱口。对于口腔内的疱疹,可遵医嘱使用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如开喉剑喷雾剂等,以减轻宝宝的不适,促进溃疡愈合。避免给宝宝食用辛辣、酸性等刺激性食物。

3.皮肤护理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爽,勤换衣物。对于身上的皮疹,避免宝宝抓挠,以免抓破引起感染。如果皮疹瘙痒明显,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止痒。

4.饮食护理

给宝宝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馄饨等。鼓励宝宝多喝水,可适当饮用果汁等补充维生素。避免给宝宝吃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5.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精神状态、呼吸、心率等。如果发现宝宝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频繁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五 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

1.患过手足口病就不会再感染了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多种,但感染一种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只对该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其他病毒并没有交叉免疫力。所以,宝宝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只有孩子会感染

实际上,成人也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只是症状通常较轻,容易被忽视。但成人可能会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容易在日常接触中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3.手足口病可以自行用药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家长不可自行给宝宝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甚至导致不良反应。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只要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就能有效减少宝宝患病的风险,保障宝宝的健康。家长们要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也要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共同为宝宝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