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寧晚報手足口病是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之一,因其傳染性較強且可能引發一些嚴重後果,讓家長們格外關注。爲了更好地呵護寶寶的健康,我們一起來深入瞭解手足口病的預防與護理知識。

一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爲兇險。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狀爲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皰疹或潰瘍。這些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疤。除了皮膚表現,患兒還可能伴有發熱、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一般來說,多數患兒症狀輕微,經過一週左右可痊癒。但也有部分患兒可能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腦炎、腦膜炎、肺水腫等,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1.密切接觸傳播:通過接觸患兒的分泌物、糞便、皰疹液等,經手到口而感染。

2.飛沫傳播:患兒咳嗽、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中含有病毒,可在短距離內傳播給他人。

3.間接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後,再觸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也可能感染。

三手足口病的預防要點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導寶寶勤洗手,尤其是在飯前便後、外出歸來時,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認真搓洗雙手。同時,也要培養寶寶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等衛生習慣。

2.加強環境清潔消毒

定期對寶寶的玩具、餐具、衣物等進行清洗和消毒。家中的地面、桌面等也要經常擦拭清潔,保持環境整潔。

3.注意個人防護

在手足口病高發季節,儘量避免帶寶寶前往人羣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如遊樂場、超市等。如果必須前往,建議給寶寶佩戴口罩,減少感染的機會。

4.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飲食,讓寶寶多喫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適當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5.接種疫苗

目前有針對腸道病毒71型的疫苗,可有效預防該型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議符合條件的寶寶及時接種。

四 手足口病的護理要點

1.發熱護理

密切觀察寶寶的體溫變化,當體溫超過38.5℃時,可根據醫生建議使用退燒藥。同時,要讓寶寶多喝水,防止脫水。可採用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方法,幫助寶寶散熱。

2.口腔護理

保持寶寶口腔清潔,每次進食後可用淡鹽水漱口。對於口腔內的皰疹,可遵醫囑使用一些緩解疼痛的藥物,如開喉劍噴霧劑等,以減輕寶寶的不適,促進潰瘍癒合。避免給寶寶食用辛辣、酸性等刺激性食物。

3.皮膚護理

保持寶寶皮膚清潔乾爽,勤換衣物。對於身上的皮疹,避免寶寶抓撓,以免抓破引起感染。如果皮疹瘙癢明顯,可遵醫囑使用爐甘石洗劑等藥物止癢。

4.飲食護理

給寶寶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麪條、餛飩等。鼓勵寶寶多喝水,可適當飲用果汁等補充維生素。避免給寶寶喫油膩、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5.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包括體溫、精神狀態、呼吸、心率等。如果發現寶寶出現高熱不退、精神萎靡、頻繁嘔吐、肢體抖動、呼吸急促等異常情況,應立即送往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五 手足口病的認識誤區

1.患過手足口病就不會再感染了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多種,但感染一種病毒後產生的抗體只對該種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對其他病毒並沒有交叉免疫力。所以,寶寶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只有孩子會感染

實際上,成人也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只是症狀通常較輕,容易被忽視。但成人可能會成爲病毒的攜帶者,容易在日常接觸中把病毒傳染給孩子。

3.手足口病可以自行用藥治療

手足口病的治療需要根據具體病情來決定,家長不可自行給寶寶用藥,以免延誤病情,甚至導致不良反應。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總之,手足口病雖然常見,但只要做好預防和護理工作,就能有效減少寶寶患病的風險,保障寶寶的健康。家長們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寶寶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醫。同時,也要積極向身邊的人宣傳手足口病的預防知識,共同爲寶寶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