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河北日報

大型歌舞劇《情繫塞罕壩》巡演首站演出在北京市密雲區舉行

把塞罕壩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河北日報訊(記者李建成)5月17日,北京市密雲區文化館,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歌舞劇《情繫塞罕壩》巡演首演在這裏舉行,400多名觀衆觀看了演出。

三代人,六十餘年,塞罕壩人用熱血和汗水鑄就塞罕壩精神,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成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

2021年,爲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打造了大型原創歌舞劇《情繫塞罕壩》。“組織師生排演《情繫塞罕壩》,就是要把塞罕壩精神與高校思政教育有機結合,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格局,讓塞罕壩精神影響更多的人。”河北民族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楊宏說。

該劇以三代塞罕壩建設者的真實故事爲原型,通過“情景話劇+歌劇+舞劇”等多種舞臺形式,藝術再現了塞罕壩三代建設者聽從黨的召喚,肩負歷史使命,鑄就“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全過程。此番作爲受邀演出劇目,《情繫塞罕壩》亮相2024年密雲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月系列演出活動。

作爲這部劇的總策劃、編劇,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教授高俊虎與塞罕壩結緣可追溯到1986年。作爲攝影家,他持續拍攝塞罕壩、宣傳塞罕壩,與塞罕壩三代建設者結下了深厚友誼,與塞罕壩林海結下了不解情緣。

創作劇本難,把劇本在舞臺上演繹完美更爲不易。

如何將塞罕壩人深沉的愛呈現在舞臺上,更好地詮釋塞罕壩精神,讓新時代的年輕人自覺傳承弘揚塞罕壩精神,是擺在主創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

主創團隊來到塞罕壩,深入瞭解三代建設者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的艱辛歷程;走進萬頃森林花海、感受塞罕壩生態之美,體會塞罕壩精神的深刻內涵;冒着寒風、踏着積雪走進尚海紀念林、望海樓,尋找攻堅造林的痕跡,體驗綠色守護者的艱辛……

到塞罕壩實地感悟塞罕壩精神,用塞罕壩精神演繹塞罕壩——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師生經過一次次修改、排練,最終成就了這部弘揚塞罕壩精神的優秀作品。

該劇自2021年推出以來,已公演百餘場,先後入選河北省2022年度“舞臺藝術精品”項目、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獲得河北省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今年3月份,經專家評審,該劇成功入圍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將重點到祖國邊疆進行巡演。

相關文章